习惯成自然,早起跑步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我每一天生活的打开模式是从晨跑开始的。
屈指算来,从2008年春至今已整整13个年头,每周跑步至少四天,一般休息一到二天,即便是每月的例假,最多也不超三天。严寒,酷暑,风雨无阻。
我一般在小区内跑步,偶尔外出。在小区内跑步,经常碰见一些比较固定的,上了年纪的,爱好锻炼的老年人,碰见时低个头,微笑一下,或说声早,算是彼此打过招呼,简单而快乐。几个月或几年下来,都不知对方姓啥,属于很熟的陌生人。有时跑过一圈,总会想着第二圈准能碰见那位阿姨,某个拐角处一定能碰见那位挺着将军肚的大哥,在河边的樱桃树旁有一小块空地,那位白头发瘦高个爷爷一定在那里打太极。因为大家都会在比较固定的时间起床出门锻炼,特别是老年人生物钟很准,轻易不会改变。
在小区内跑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无形之中在彼此鼓励,彼此督促,彼此关照。某天没有出门,第二天碰见了会主动简要说明一下,譬如:“嘿,我有事耽搁了。”“嘿,我外出旅游了。”或如“哎呀,昨天闹肚子了。”其实没人刻意会去询问你昨日为什么没锻炼,只是彼此之间在某个时间段经常能照面,就有点心照不宣地牵挂上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份友情。基本活动结束放松时,谁逮着谁都能说上几句,有一点像旧时的茶馆里喝茶聊天,而我们是边压腿边聊天,或者边扭腰边答话。不深入讨论,不长篇大论,蜻蜓点水,轻松自在。弥漫着一种可有可无,可联可断,可亲可爱,若即若离的感觉。
原先我家住顶楼加复式,所以我果断买了一台跑步机。刮风下雨天,就在家里跑,一点也不会影响楼下邻居。那时候我还养着一只猫,我跑步时它会在一旁陪着我,不管是四十五分钟还是一小时,它都会在一边蹲着看,或趴着打盹。有几次,我跑步结束没关跑步机,它会跳上去跑几下,有趣得很。
也多亏有这跑步机,使得我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后来搬家,为了搬这庞然大物,多花了好几百,搬家公司说,你买个新的吧,我舍不得。
我有段时间选择在下午下班时跑步,或者晚上跑步,实践证明都不妥当,不能长久坚持。下班时跑步,回家太晚,有些必要的家务活就没法做,偶尔也会影响到家人一起吃晚饭,最后放弃。晚上跑步安全系数实在太低。熟悉的环境尚可,不熟悉的我无法起步。不是怕坏人,像我们这样年纪,碰到坏人,谁怕谁还说不准呢。关键是我视力不好,因我眼睛做过视网膜剥离手术。静止的物体也看不大清,更何况跑起来看物体,危险性太大。没跑几天就放弃。
晨跑是最佳选择。迎着曙光,迈开脚步,向前向前,所有的烦恼在挥汗如雨中烟消云散。大汗淋漓后洗个澡,轻轻松松,上班去。
曾经有位同事问我,这么多年跑下来,有什么是跑步带来的好处?
“我与你之间的很多区别,就是跑步带来的结果。”我很肯定地回答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