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静悄悄地在流逝,世界上有些人因为忙而感到生活的沉重,也有些人因为闲而活动压抑。人啊,都有自己一本难念的经;可不同处境的人又很难理解别人的苦处。
李大爷是院子里的清洁工,每天天微亮就起来打扫院子里的垃圾,冲洗公厕。老伴则开一辆旧三轮车,在简单的早饭过后,就把平时收集的废品运往收购站。
这就是夫妇俩一天的主要工作,日复一日的过着他们的平淡生活。噢,这仅仅是对我这个外人看来,是平淡无奇的。也许在他们心里,这样的生活简简单单,平凡中并不缺乏乐趣。
每次在院子里碰见李大爷,总要问候几句,尽管他的听力不是太好。知道他晚上经常失眠,早上五点就起来了,也仅仅了解这些。至于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人之类的私人问题,很少去询问,总觉得那样会缺少礼貌,除非别人主动提起。
但日常所见到的,真真切切只有他们两个,没有子女的陪伴,亲戚的拜访。有时候会联想翩翩,是不是他们根本没有子女,否则这样的岁数,应该在家里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不是在这里辛苦的干着既脏又累的活。
谁知道呢,我们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无法明白对方的真实境况,也无法感受别人内心的酸甜苦辣。
有一天,下班回来,看到李大爷正抱着一只棕色的小狗,坐在大门口石凳上。很少见到李大爷这样悠哉安详的面容,左手轻轻的抚摸着狗的后背,小狗满足的躺在主人怀里。一问才知,是别人送的,让他养着解闷的。
是啊,我们经常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别人的生活,而很少能真真的透过外表探知内心的感受。
自从多了这只狗,李大爷仿佛年轻了几岁,工作忙完后,会跟在活蹦乱跳的小狗后面,一路小跑的跟着。夫妇俩给它起了个小名,不时的互唤着忘记回来的小棕狗。看着他们孤独的背影,感觉就像在互唤着他们的孙子一样,亲切又必不可少。
平淡或者多彩,只有自己能够意会。
也许人到老年,心中总会有些莫名的失落感,无论是缺少家人陪伴的那份孤独感也好,临近生命的尽头的那种惶恐不安也罢,总是无法畅快的诉说出来。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田福军的岳父徐国强一样,在别人眼里,多么滋润的生活啊。女婿是大官,女儿是医生,不愁吃穿。
可谁能安静的坐在他的身旁,耐心听听他内心的苦楚呢?也许只有那只陪伴左右的老黑猫了吧,一声“喵呜”就能得到些许安慰。
可就是那仅有的一点安慰,随着老猫的逝去化为无有。他内心的孤独、伤心从此只能自己品味。儿女给的无外乎吃穿方面的照顾,很少能顾及精神层面的抚慰。
在埋葬老黑猫的同时,也埋葬了徐老汉的内心世界。老猫的离去,就像另一个自己的远离一样,在也无法自如的和内心深处的灵魂对话了。
也许我们的苦楚,在别人眼里就是杞人忧天,无病呻吟。
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多愁善感。丫鬟们、小姐们不理解这个有贾老太太疼爱,贾宝玉爱慕的林妹妹,哪来那么多的忧伤。
是啊,不愁吃穿,不缺怜爱,不用担心做错事被主子责骂扣工钱……多少人羡慕的生活。
终究是不能体会到她寄人篱下、看人颜色是何等滋味。在封建制度的旧社会里,世俗地眼光往往强于亲情的维系。而无依无靠的黛玉,投靠外祖母家,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此时还有贾祖母护着,可是以后的日子呢,祖母终有离开的那一天。心无安全感的人,也总是对生活充满畏惧和迷茫。
所以在看到凋零的花瓣,才会想到自己飘忽不定的处境,进而触景伤怀。正如歌词里唱的“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感同身受的滋味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无须抱怨别人的冷漠,人人都有各自的烦恼,以及不为人知的秘密,除了自己善待自己,别无他法。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行色匆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很少能安静的停下来,倾听一下内心的感受。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各种不适应。有些现在看来在平凡不过的小挫折,都会把它当做一件痛苦的事情,像祥林嫂般的四处诉说,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负能量是否影响到了朋友。
朋友更多的是碍于面子,只是安慰性的提出一些建议或者说几句暖心的话。天亮之后,仍需要自己去硬着头皮去面对你所抱怨的那个世界。
后来,随着生活工作的磨炼,逐渐的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开心时尽量一个人学着消化,写日记、听音乐、看书、跑步……
通过这些方式来排解烦恼,而不是像往常那样到处制造消极能量。也渐渐加固了自己的心理防线,曾经的玻璃心变得坚不可摧。别人的误会或者不理解,也不再逐个解释。正如泰戈尔的那句,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少一份顾虑,多一份清净。
夜深了,窗外的弯月格外皎洁。倘若从前,定会把它比作揭人伤疤的弯刀;而今,看着它,就像微笑的嘴巴一样,仿佛还能听到从里面传来的笑声。
一切都是如此的随意,喜欢这样并不孤独的夜晚,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天的点滴,体会那种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快乐。
不管世界多么嘈杂,也不吝啬给自己一个空间停留。莫名其妙的想起两句勉励自己的话——心无旁骛,乐自然;我心依旧,奔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