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一本书《运营之光》,这本书的作者是黄有璨。某种程度上,是他激发了我对互联网运营这个岗位的兴趣,之前是关注他的公众号,这一次直接把书买了回来。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曾邀请他在得到上出电子书,加上语音导读。她这么理解他出书的冲动:作为一个年轻的直男,总要给如我之流的迷妹们,留下一个签名的地方。
拿到书开始阅读的时候,我也能理解,他为什么会选择出书。除了商业和个人影响力以外,其实很符合温度和体感这两个调性。在谈运营这个岗位时,他一再提到这两个词。我拿着这本厚重的书,看着他慢条斯理的叙述着自己对互联网运营这个岗位的理解,说他自己的案例。就这么着,也能在字里行间看到感受到他给运营这个工种带来的光芒。
在谈到运营人的底层能力时,他列出了三个,对新鲜事物保持极度的敏感,对用户要有深刻的体察,学会更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方式。再谈到用户体察的时候,他举了自己的一个案例。2012年创业做在线教育,作为平台方,要引进课程。他花了2个月的时间,参加了50场线下学习课程和沙龙,跟他的目标客户一起学习,交流,做笔记,做脑图,直到最后开始享受学习这个过程。最后,这个平台引进的课程,他的直觉可以的,基本上都有比较好的反馈。这件事情,让我感觉到,一个真诚而又开放的人应该怎么去怎么打磨自己,又怎么去做事情。
互联网思维在2015年都比较火,那两年是互联网的创业潮。现在已经很少提这个词,更多可能是因为已经不再新鲜,成了一个常用的思维方式。在我重新翻开黄有璨的这本书的时候,我似乎又在重新理解互联网思维这个词,用他的词语来讲,让我对产品,运营,用户,流量都有了一个更微观的体感。
举一个例子吧,很多互联网产品都是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些长期价值的,无论是淘宝也好,滴滴也好,得到也好,都是这样。但是用户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追寻短期即时的价值的存在。这个时候运营就是要通过短期价值的提供来撬动用户的长期使用。从这个维度去理解运营这个工作中诸多繁杂的事情,写文案,做活动,做奖励机制,跟用户互动就都有了一个底层意义的支撑。因为我会感觉,通过这么一些繁琐的事情,把一个事情走通形成闭环,是可以给用户带来价值的。能够提供价值,这不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吗。换到这么一个视角去考察运营,我就觉得需要把很多细碎的事情先做起来。比如,我不会觉得那些写软文,制作详情页的工作很没有含量,也不会觉得在微信群里面做一些活动没什么意义。因为我知道,以后的运营岗位上,就还是要通过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通过一些套路去把事情走通,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的长期价值。
这是线上运营这件事情,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已经基本可以认可,互联网世界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映射了。到今天,人,商品,服务都在互联网的世界里面逐渐连接起来。在这个角度上去理解运营,其实可以感觉到,个体在这两个世界生存,越来越在遵循相同的一套逻辑。
我说的这个逻辑,就是极度真诚与保持开放。现实世界的自我成长需要真诚与开放,互联网世界里的个人品牌也需要真诚与开放。现实世界和互联网世界的商业逻辑,更不必多说,他们更多时候都已经交融在一起。
面对这么一个境况,我对互联网运营这个岗位,会有一个比较高的长远期待。我觉得运营的工作,是在推动这两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更顺畅的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