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徐骏的新知报告中看完这样一篇文章《如何有效传达自己的观点》,瞬间两种南辕北辙的思想在大脑中碰撞。这篇报告出自《鹦鹉螺》杂志,作为无法完全阅读英文原版的我来说,只能咀嚼专栏里的二手知识了。正因为是国外的期刊杂志,其所代表的观点便与自己大脑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传统文化观念相矛盾。
本文精要:如何有效传达自己的观点
1. 挑选有利于自己的场合
2. 用幽默的方式传达观点
3. 事实是最好的保护网
这几个“锦囊”皆是通过美国著名医学教授保罗.奥菲特通过长期为大众做科普,自己总结出来有效说服别人的小方法。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深感其有效性。
首先,选择恰当的场合,其实无论是否要输出自己的观点,主场的感觉很重要,不仅会给你一种安全感,还能让你产生一种自己具有掌控力的错觉,无论是你否能够真正做到控场,但在无形的氛围中你就会有一种没来由的自信。而当我们进入到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不要说主动向大家输出自己的观点,能否全身而退不被攻击已经消耗掉大量精力,谈何说服。
其实,我还想补充的一点便是,当身边的环境都充斥着敌意时,无论你打算输出的观点是否有利于别人,大家都会倾向于往坏的方面去考虑,即是最终你说的是对的,对方也会试图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反驳,这个时候,重要的不是谁的观点正确,而是谁的自证预言能力强大,不知不觉便会陷入到低效争论的负循环中。
其次,用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引用萧伯纳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告诉人们真相,要用幽默的方式,否则他们可能会杀了你。看完这句话会心一笑,可见,人们是多么抗拒活在充斥着真相的环境中,宁愿充满喜悦的活在自己营造出的美好小世界里,也不愿意走出来看看世界真实的样子。
也许,是现实太难以美好,又或者是真相太直抵人心。无论是意识还是潜意识,我们都倾向于让自己更舒服,逃避—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了条件反射。
最后,事实是最好的保护网。瞬间就联想到《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相信这点会很少被反驳。
但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有时候的我们所看到的事实,并不排除是另外一种假象。我们的眼睛会欺骗我们,我们的感觉也会欺骗我们。也许,换一个视角,当我们以为自己了解事实的同时,相信我们所了解到的并不是事实的全部,会不会有利于我们对真实报存更开放的态度呢?
梳理完整篇文章,正打算全盘接纳认可并尝试去实践时,另一个声音又飘了出来: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执着的输出自己的视角,说服被人接纳自己的观点呢?
年初刚为自己定下的“止语”之约,怎么今天看完文章深表认同之后,又打算去实践了呢?有时候我们偏执于传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还想有效的传达出去,期望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就是一种权利的扩张,通过语言的表达去实现思想的同化,当我们发现自己能够说服越来越多的人,内心的权欲和控制感也会水涨船高跟着膨胀,我想,这便是佛家所修“止语禅”想要对抗的那部分吧,限制了表达欲与控制欲,是为修心的另外一种方法。
最后,我又回到了那个最经典的命题:To be or not to be ,it’s aquestion !
传达还是止语?
后记
其实生活中并没有单选题,我们也确定不了一个终极方案,只是这篇文章让自己反思到,无论是书中还是专栏里,任何一个能让自己颠覆行为准则的观点,他们仅仅只是一个观点,仅仅只是一个对别人起到良性影响的观点,并不意味着我们都要打碎原来的认知,挑选自己最适合的部分就够了。而我,也终于打破了原来对专栏的盲目崇拜和迷之信任,我终于跳脱出全盘接受,开始学着去挑挑拣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