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阿里宣布不再强制员工上交周报,还要杜绝形式主义的PPT,这项举措得到员工积极的反响。对于没有被周报折磨过的人而言,很难理解周报文化。在互联网十六年,我经历过B端和C端的公司,经历过公司发展不同的阶段,体会到以周报为代表的管理文化,随着行业、岗位的变迁。
1 周报机制的积极意义
初创公司很少推行周报机制,原因很简单,初创公司人数少,决策简单,管理效率高。随着业务发展、规模变大、人员增加,主管的管理宽幅随之变得更宽,有的企业会引入周报机制,便于及时掌握工作的进展和完成度,特别是业务复杂度高,层级较多的企业,通过周报机制,给各级管理者提供了对业务深度掌握的工具,给员工提供了检视自己工作进展的工具,体现着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变化,在企业发展的某些阶段,周报机制有积极的意义。
2 周报机制的探索
但是不分职位类别、管理需要,不分企业发展阶段,全员实行周报制,未免有些形式主义了。所以很多年来,作为HR一把手,我的管理理念一直是让公司保持高效而务实的文化,让员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除了保留必要的绩效考核、季度频次的例会之外,不在全公司范围内强制要求周会、周报这样的机制。
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过尝试,我们推行过全员的PDCA管理循环,推行过周报、周会机制,帮助员工和主管形成计划、总结、分享、复盘的习惯,这些机制在很多小团队内部仍然很好地在运用。一些岗位对数字敏感度高,比如销售数据、DAU数据,按周积累分析,做成周报是很适合的。
周报本身不是坏事,做周报的初心若是用来推进和管理自己的工作节奏,成为员工自觉自愿使用的工具,是非常有效果的。但若是强制要求成为全员的必须动作,员工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就一定会感到成为负担。所以后来我们取消了全员周报机制,把权限下放到各部门,由各团队自行决定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避免形式主义。
3 体验全员周报机制
当我转换到另外一家不同行业的公司之后,从没有周报的机制过渡到全员写周报的机制中,我是有很多惊讶的。全员周报机制,意味着团队每个人都要写周报,而且有通晒机制,让大家可以互相查看。我的团队有160多人,有一半是在外地办公,可想而知,下属的周报,下属的下属的周报,100多份周报通过系统传过来,从周六一直持续到周一,提示音此起彼伏。
如果未读,就会一直有个红色的提示标注在那里,对于有点强迫倾向的主管而言,不打开看是个折磨,打开看吧,发现密密麻麻,看得头晕目眩。最大的问题是周报的内容有价值的不多,大多是片断的、重复性的描述,冗长的过程罗列,偶尔有的会有数据分析,但是若不把环比、同比数据都列出来,也看不出进展。写周报的同学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主管们读周报也是一项不小的工作量。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式吗?
很多小伙伴认为,除了周报,在例会上做工作汇报的PPT,也是一项负担。工作汇报不要求用PPT,要用WORD,用最简单的形式把工作说清楚,不把时间投入在做出一款花枝招展的PPT上。而且大多数做汇报的主管,很少有自己做PPT,这个活儿都是实习生和基层员工做,所以不用PPT汇报,也是给基层小伙伴减负的举措。不过听了几次用WORD来支撑的工作汇报之后,我无比想念简洁明了的PPT。
4 重点是对人的积极关注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管理举措,其核心仍然是目标达成,而不是追求形式主义,不要僵化落后,也不要矫枉过正。本质来说,强制写周报这样的管理理念依然停留在对人的控制、监督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奖罚与工作结果挂钩的绩效机制。如果企业把管理重点放在对人的积极关注上,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呈现的工作成果可能会大大超出预期。
你还在写工作周报吗?取消工作周报你开心吗?愿你少一点纠结在要不要写周报,要不要做PPT上,多一点关注在工作目标达成和个人成长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2020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