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的最后我们选择用一场葬礼作为结束,因为每个人都会走到这一步,她们的离开给了我某种启示,当时我正要开始拍摄《二十二》,她们就走了,如果我们再不看她们一眼,她们就像被一场雪覆盖的山野,默默隐去。”《二十二》的导演郭柯在采访中说。
这是一部以葬礼开始以葬礼结束的纪录片。看完后,我对这部电影的最深的印象只有两个字:克制。没有刻意地制造泪点,甚至老人流泪的画面也只有短短几秒后便将镜头转向天空,亦没有家仇国恨的愤慨使其达到燃点,只有平和的阐述或是长久的静默......也许,因为没有燃点,因为过于平静,《二十二》的票房便不会有一触即发的结果,但是,这段历史于那二十万遭受过迫害的老人而言是耻辱的,本应尘封在心里的也因此会被公众化。与其说《二十二》拍得克制,不如说克制背后呈现出来的是难得的尊重。
那些曾经切切实实发生过,如今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事情,不能一直怨恨,但终不可被忘记。
当老人林爱兰说起,自己的母亲被叫去修河最后却被绑手绑脚活生生扔进河里,就这么没了的时候,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她回忆起时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哭了,那一刻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最想做的是穿过屏幕去拥抱她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安慰。
她还说,假装答应日本人要嫁给他,心里想的却是拿刀杀了他;被救出来后奋勇地加入到革命同时也号召更多青年投身革命,我想,那时的她一定是希望能丰盛热烈地活一场,才会有如此雄壮的勇气直面阴霾,就算是子弹擦过头顶,也不曾害怕退缩。我打心底里敬佩她,敬佩每一个有勇气活下来的她们。
尼采说:“我们都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些老奶奶都遭受过难以言喻的伤害,而这个伤疤永远都不会愈合,即使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依然在淌血。谈到七十年前,她们轻述、啜泣、欲言又止、静默,不愿提起,只是重复着:“”不说了,不说了,说这个伤心。”不想提起不代表忘记,不代表原谅,而是单纯地让过往的伤口埋在心底,最后随生命的终结一起离去。实际上,如今这些老奶奶不过就是寻常的老人,也一样在过着烧饭煮菜、享受天伦之乐的生活,至始至终都保持着善良热情如初的心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记得有位奶奶看到日本军人的照片时,她甚至没有过多的情绪,而是调侃地一句:“日本人老了,胡子都没有了。”
还有一位奶奶省吃俭用,宁愿自己吃差一些,也要拿好吃的喂养从邻居家跑过来的小猫们。她会笑着对小猫说:“你怎么自己跑过来了,你的孩子们呢?”
陈林桃奶奶说:“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相处,不要在再打仗,因为一旦打仗,就会死很多人。”
李美金奶奶说:“你们来看阿婆,阿婆就开心啊。”
韦绍兰奶奶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这些尘封在心底的记忆从未释怀,而是如今那些过去的都过去了。她们更珍惜的是这个岁月静好的当下,她们想要的不过是平和安静的生活,祈祷的不过是最最简单的心愿,不要再打仗,不要再有更多的伤害......
看了一段观影采访,一位女生说:“如果这是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可能会放弃生命。”我想,我是赞同她的。《二十二》里有很多个这样的镜头,窗外大雨倾盆,老人静静地看向远方,接着是一望无际的苍穹。我不敢想象那时还是孩子的她们,是如何面对原本圆满的家庭在硝烟弥漫下支离破碎,那一个个胆战心惊不敢入睡的夜晚她们都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克服内心的恐惧,后来又是如何面对世人的不理解,一步步走到如今。
她们不过是一群被时光蹉跎了的老人,惟愿现世安稳,温柔待之。
确实,《二十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一部纪录片,但它从头至尾的克制却是最打动我的,没有去诱导性地提问,没有为了制造燃点去做让老人伤心的事,这就是对这些老人最最起码的尊重。郭柯说,“你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来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有了这条底线,就成就了克制地提问,而克制背后是善良和保护,是由镜头折射出的温暖。
从二十二,到如今仅在世的八位老人,我知道,总有那么一天这个数字会变成苍白无力的零。但我还是希望,她们能够再健康一些,活得再长久一些,再看久一些这平和的周遭......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着这条命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