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阅毕之所思所想 2023-08-30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杨慎《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

        看完《封神演义》后,有一个很不成熟的想法,但又非常急切地想记录下来,那就是想把《封神演义》与《三国演义》做一个对比,这个想法来自于看到武王拜姜子牙为“相父”,何其相似的场景?猛然想起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相似的关系。紧接着就想从文学写作手法、内容、对后世的影响等等方面来对比一下《封神演义》与《三国演义》,如果把诸葛亮伐魏看作是一场北伐,那么姜子牙助武王伐纣则是一次东征。

讨伐前的天下大势:

三国: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三分,十八路诸侯伐董之后,各路诸侯相互攻伐,最终剩下三个呈鼎足而立之势的国家:魏曹,季汉(西蜀),东吴。季汉先主刘备在与东吴夷陵之战后元气尽失,最终在白帝城病逝,托孤后主刘禅于诸葛亮和李严。

封神:纣王被妖姬妲己迷惑,昏庸无道,滥杀忠良,内有奸臣当道,外有东南西北四大伯侯代领天下八百诸侯起兵讨伐,其中最主要的讨伐大军势西伯侯姬昌之子姬发代领的西岐周军。

讨伐的名义:

三国:兴复汉室,克复中原。

封神:昏君无道,成汤气数已尽。

敌我双方战力:

三国:

封神:

讨伐中的关键人物:

讨伐过程是否有来自己方的阻力:

转折点性质的时间节点与战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