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下午茶

前几天读学术著作之余,在图书馆翻翻书架上的好书。

《苏东坡的下午茶》是其中一本,这个书名还挺有趣的。

作者是陈鹏,后来我查了一下,他是媒体人,作家。周树人超级粉丝,苏东坡忠实拥趸。著有《馋是一枝花》《苏东坡传》《大先生,小日子》等。

嗯,没多少有用的信息,不过看起来他应该是一位文笔很流畅的作家。

他说:

前几年因为写作《苏东坡传》,我阅读了大量东坡史料,限于篇幅和表达需要,许多史料被舍弃——是心疼的感觉。传记出版之后,得到许多读者的鼓励和厚爱,但总有种怅然若失感,总觉得应该再写些东西,好让他的形象更为饱满和丰富——他不应该只活在传记之内,他活泼热烈的生命力是一本传记无法掌控的。

这倒是没错,研究一个历史人物,可不仅仅是写完一本书就好了,人物本身依然还有大量精彩的内容值得学习和挖掘。

这点,作者做得相当不错,他不仅仅是写了一本又一本关于苏东坡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他依然向苏东坡致敬。

我写苏东坡,自认受益良多,我在生活中经常有意无意学习他的处世态度他的人生哲学他的自我救赎,就像他学陶渊明那样。

这几年生活中但有一点长进,都可归功于苏东坡老师。

就凭这两句话,苏东坡忠实拥趸,这个人设立得住了!

这本书很厚,很贵,也很长,500多页。写了苏东坡二十一个侧面,我没有通读,只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几个主题翻看了一下,留笔记于此,以后有机会可以继续看完这本书。

林语堂先生说,“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 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现在的人们所以爱东坡,是因为他身上所蕴含的种种特质,在现今繁忙嘈杂的社会里,显得如此稀少珍贵。

我们被丰富的物质牵绊,被发达的科技掌控,内心却愈是贫乏无味,人们忙着挣钱、买房、购车、剁手,心灵的滋养成为奢侈,满地都是六便士,没有人抬头看月亮,更遑论“闻多素心人,乐数晨与夕”(陶渊明诗)。一旦上紧的发条变慢,便自然地恐慌,便更不敢慢下来,观照自己的内心。

因为心底无物,会悲哀地发现,活着的乐趣已不复存在。挣那么多钱,买那么多房,依然无法过好这一生。

以上来自序言,林语堂那段话很有趣,也很有见地,事实上林语堂的那本《苏东坡传》依然是现在苏东坡传记中最经典的一部。

我书架上也有一本,买来几年了,依然崭新崭新的,惭愧。

作者这段自白,看起来有点像是鸡汤,不过,事实也差多少,一句话,你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了?你的内心是否感觉到宁静而从容吗?

我不想骗自己,所以不敢承认。

苏东坡“在被流放的多数时间里,容易陷入无所事事的牢笼,容易掉进情绪的陷阱,除了读书、写作、禅坐、修行,总还得找点什么实质的事情来做,否则很容易陷入虚无当中。”

于是,美食就成为苏东坡心性修炼的手段。这大概就是美食达人苏东坡的由来吧!

养生达人苏东坡的养生经,挺有意思,也值得细细考究,如果可以不妨学习一下。

在黄州,无事可做,苏东坡经常去安国市跟老和尚学习禅坐功夫,“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无我两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

禅坐是佛家修炼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心灵集中于所观想之对象,排除现实世界中情感的混杂,以精神上的直觉主宰个人意志和情感,使身心达到平衡,不再为人世的俗念而执着。

换句话说,就是“把心带回家”。

通过修行,他祛除内心的不安,焦虑和失落,经此黄州五年,整个人一下子开阔起来,他不再受困于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不再烦恼于无穷无尽的被贬谛的现实。

禅坐是身体的养生,更是心灵的养生。

元祐还朝后,苏东坡每日五更初起床,梳头数百遍,盥洗后,便和衣卧到另一干净榻上,假寐数刻,美不可言。

晚上睡觉亦有方法:躺穿上,四肢安放,寻找最舒服的睡觉姿势,闭目,听自己呼吸,直到呼吸平匀,心也跟着安定。如此这般,大约一顿饭的工夫,四肢百骸无不和通,睡意跟着上来,直接就跌进梦乡。

苏东坡又有谪居三适——旦起理发、午窗坐睡、夜卧濯足。意思是,早上起来梳头,中午盘膝坐睡,晚上泡脚。

………………

暂时我就看到这些,书已经还回去了。

还得继续啃学术和思想作品。

(全文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