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计划一节课上完的内容,结果花了两节课时间才结束。《二氧化碳的制取》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氧气制取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学生已经具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流程是这样的:
一、先让学生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步骤,为二氧化碳的制取做铺垫,并提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则。
二、提出问题“哪些途径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考查学生已经学过的关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且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则来分析这些途径的可行性,引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适合的药品。
三、根据反应原理,判断实验装置的类型,并让学生上台组装相应的实验装置。虚拟实验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让学生清晰看到整个实验的操作及现象。
四、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体验实验的过程,对实验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时候我让学生写下实验的操作步骤,为了鼓励学生能够更积极有效地参与进来,我建议写得比较好的同学有机会上台演示实验,最后每个班拍了九份,投影展示,让孩子们选出其中较好的四份。
五、学生上台演示:有机会上台演示的学生非常激动,虽然经历了前面的虚拟实验和实验步骤书写,真正上台操作,还是会不知所措,当然也有动手能力很好的孩子,而台下的同学们也会演示的同学捏了一把汗!
六、操作完毕后,通过板书进行梳理回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我想,进度慢一点,时间多花一点,只要学生能够更多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多说多写多思考,我们老师少说多引导,就能够慢慢靠近以生为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