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看到一个贴主发的一段话【我们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刚刚在书里看到一个很感动的答案说:“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争脸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这算得上是认知清醒的高质量发言,但大多数人依旧不能摒弃“养儿防老”的思想,就算是我,也不一定大度到我不遗余力的付出换不回同等价值的回报。所以在我看来“养儿防老”这句规劝年轻同胞结婚生育的话简直就是社会骗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近有一位邻居老奶奶还是被送到了疗养院,尽管她有三个子女,却还是在生病之后,生活不能自理后被送往疗养院。据在疗养院工作的街坊说,老人刚去前两天不适应,整天吃的少,只要有空闲就对着门口流眼泪。
听到这不免有些唏嘘,据我所知她的儿子儿媳十分孝顺,也曾在她得病治疗这段时间衣不解带的照顾,但也因此疏忽了对自己马上要升学的孩子的教育,导致升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一个去了次等的高中一个去了专科院校,小儿子和女儿又离得远,普通打工人需要考虑来回机票钱时间成本,还要考虑到各自的家庭。
老一辈人幻想着养儿防老,年纪大了又口口声声说能干点就干点,别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真的是十分矛盾的事情。自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桃花源奔着这个目标勤勤恳恳的工作然后又亲自推翻这个期待,声称桃花源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地方。
到头来又要教育自己的子孙【你需要一个孩子】,理由是等老了的时候承欢膝下,还有人照顾你。(当然也是这么劝人找结婚对象的【人生的路上总归有个伴】既然只是找伴为什么不能是朋友、闺蜜、好友)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考虑结婚,更不考虑有孩子?
首先,因为我们自己的生长环境养成了我们现在这种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治愈的性格,所以我们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把孩子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符合社会标准的孩子。
其次,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与自身情况,没办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还是那句话,我自己饭才刚够吃还考虑要养小孩?
再次,潜意识认为自己大过别人,始终将自己放在第一位,平心而论做不到完全的付出又没有一个合适的办法去中和这种情况,可想而知后果要么内耗要么成为父母。
最后,孩子最后孝顺或者不孝顺这件事从周围的信息和八卦可以得出属于一个概率事件,而且是不可控因素,没必要放着百分百舒服的选择不要去等一个概率,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我不知道未来这个想法会不会改变,但是见过很多没有孩子的人往往比同龄人更年轻,气色也更好,她们早早的给自己攒下一笔进疗养院或是请保姆的钱,反正最后结局或许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