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群里看到好几个妈妈都在推荐《儿童健康讲记》这本书,所以特意买回来看看。
本以为就是讲关于健康的书,结果被封面的哲理性的话震撼到了:“病”是生活总体质量的呈现。立足内心,好好生活。要治疗身体的疾病,最大的调节阀门还是在生活中。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的书,我认为并不局限于儿童,同样适用于成人,可以说值得每个父母去看。
作者李辛老师的在开篇部分就提出观点:生病是正常的。
关于儿童健康,大家需要理清一个思路:人永远都会生病,从婴儿长成幼儿、少年、青年,然后变成中年、老年,这一路上都有可能生病。我们无法找到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病是正常的。一个人生病,还有小孩的生长、发育、修复……是一个身体自然变化调适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常见的症状。
第二,要从每一次生病中学习。注意观察、学习,从生病中找原因、找规律,不要每次生病都白生了。
第三,安心、静心的状态很重要。心不静的话不可能学习到什么东西。某些事情的发生也许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那它回归到正常的状态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了解这些后,你不仅能从小孩子的每一次生病中找到线索,也能帮助你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理清思路。
文章里同时提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你还处在摸不到门路的阶段,那就把孩子每次生病和治疗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会帮助你建立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多记几次,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学会了观察,对日常问题就有了观察、分辨和妥善处理的能力,不慌张。安下心来一边学习一边往前走。
我的感受: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与生病一样,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从问题中总结经验,不断觉察,在经历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