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儿时游戏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儿时资源溃乏,我们的游戏大都是就地取材。
抓牌阄就我小时候最常玩的游戏。这个牌阄我们没条件的,就让家里的长辈用竹块打磨成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就像麻将牌。有条件的,直接从大人麻将牌那里拿四个就行了。然后准备一个像沙包一样的米包。我奶奶知道我喜欢玩,就趁着空闲时候,取出针钱,找来几块零头布,然后把布用剪刀剪成正方形,大小一致的几块。最后,把每两块布的边卷一卷,细细密密地缝起来,不留一点儿缝隙。缝好后的样子像个正方体,里面装一些白米,最后封口,一个成品米包就好了。
玩抓牌阄,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也可以找个竟争对手一起玩,它是有难度级别的。最低级是,右手把米包往上一抛,然后右手翻一个牌阄,正面朝下,这时把掉下来的米包接住,这样完成了一次。接着按照这个方法,把其他三个也翻过来,在这个过程中,手眼要配合,如果米包没接住或有一个牌阄没翻过来这一局就输了。当四个牌阄全部翻过来后,最后一关就是,右手把米包往上一抛的同时,右手要把桌上的四个牌阄全部抓在手里,同时接住掉下来的米包,这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了也就输了。第二级别的操作其他步骤都一样,就是翻牌阄时,让它们横着立起来;第三级别是让它们竖着立起来;第四级别是每个牌阄的样子都不一样,一个正面朝上,一个反面朝上,一个横着立起来,一个竖着立起来。抓牌阄这个游戏,当时,我们一群同学一有空就玩,教室里没有追跑的现象,只有牌阄碰撞桌面的声音和同学们围观时的喝彩声。
小时候,课间,我们还喜欢玩斗鸡。大伙儿分为两队,首先每队各派出一位强手来单打独斗。双方交战时,只见双方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盯着对方,然后各自抬起一条腿,用劲力气朝对方单腿奔去。最后两个人的膝盖碰到了一起。有时一方用膝盖来压对方,有时对方用膝盖来挑、顶对方;有时一方来势汹汹,另一方见状巧妙一闪,对方因收不住脚而摔个大跟头输了。单打独斗好了,就进行双方阵营的团体赛了。大家都“金鸡独立”,蹦跳着向对方杀去,谁双脚着地谁就出局了,最后哪方没有人哪方就输了。
打弹珠当时也很流行。那些弹珠都是玻璃做的,就像猫的眼睛一样,里面有不同的花纹花色。如果谁拥有了一颗很特别的弹珠,一下子会吸引很多对手。打弹珠时,首先要在泥土地上挖几个弹坑,谁最先到达最后一个坑,也叫作老虎进洞,那他就赢了。这一路上如果遇到对方的弹珠在前方,可以先把对方的弹珠打飞,他的弹珠就成了你的馕中之物了。打弹珠让我们的眼力变得特别好,真的很有意思。
小时候的游戏还有打洋片、捉迷藏、官兵捉强盗、背人赛……没有花哨的道具,我们却玩得不亦乐乎。
童年的游戏,回味起来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