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事业上是孤独的,作者为他安排的两个女子,却让展现了他柔情的一面。他先遇到的是白雪。
白雪是魏国丞相白圭的女儿,白圭是吕不韦式的人物,商而优则仕,作为商人的他已经富可敌国,进一步的他还成为了魏国的丞相。偏是他膝下无子,白雪是她的独女,可谓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白雪从小的起点,就是很多普通人的努力的上限。
慧眼识商鞅
一次偶尔的机会,白雪在自家开的洞香春(魏国最高级的酒肆)遇到了谈天下格局的商鞅。被商鞅的才华所折服。她女扮男装多次接近商鞅,由此他们两个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还多次为商鞅送去重要消息。后来现出女儿身,商鞅对她一见钟情。
魏国君主不识商鞅才华,经过一番考察商鞅决定去秦国效力,但是被当时魏国的上将军庞涓阻拦。白雪设法帮助商鞅离开,利用公子卬的贪婪,用洞香春10年的利金贿赂他,大概是300万金,当时秦国国库只有5000金的储备。商鞅才得以离开魏国。
挥泪斩情丝
商鞅离开秦国的时候,就已经和白雪私定了终身。商鞅被秦孝公重用,想邀白雪来和他相聚。她觉得变法前期,是要紧关头,不能让儿女私情扰乱了商鞅。
等到变法在秦国走上正轨,她才来到秦国,正当她欢天喜地的想要和商鞅筹备婚事的时候。秦国太子出事,商鞅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惩罚了太子傅公子虔,所以公子虔由原来的变法支持者变成了商鞅的仇人。变法失去主要支柱力量。
当时的莹玉公主却爱上了商鞅,一心想要嫁给他。白雪明白政治婚姻对于此时商鞅的重要性,他已经失去了各大势力的支持。他已经失去了各大势力的支持,如果再次拒绝公主的婚事,商鞅就会变成一个孤臣,到时候连公主和太后的势力也会站在商鞅的对立面。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也会寸步难行,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商鞅不愿接受白雪的离开,想要和白雪离开秦国或隐居或去战国其他国家效力。白雪却明白,当时战国六国,再也难于像秦孝公这样雄明兼具的君主,能够对商鞅做到青山苍柏永不相负的信任感,离开秦国意味着商鞅的理想抱负不可能实现;隐居更是不可能,商鞅是一个天生的铁腕政治家,隐居咋一想很美好,但是长久的隐居却是对他才华的浪费,一个人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会失去心智、自我和灵魂。这时候白雪得到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商鞅,所以这样的商鞅,她宁可不要。
所以最终,她怀着商鞅的孩子,选择了一个人离开,独自隐居13年养大孩子。
为爱殉情
经过变法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一切都步入了正规,公主也让商鞅接回白雪同住。当商鞅和白雪重逢,期待着一家团聚。秦孝公病危,商鞅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卷入繁琐的工作中。
秦孝公病逝,嬴驷继位,嬴驷害怕商鞅位高权重,公子虔因为太子案件受牵连而结下的仇恨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机会,秦孝公的去世商鞅被判刑车车裂。
商鞅入狱,把情况告诉白雪。对她有个评价,她总是能够在当下的情况下做出最有利的选择,所以我很放心她。决定为商鞅殉情的时候,她送儿子去墨家大院,把自己和商鞅的坟安排在父母坟墓旁边,想利用父亲的影响力来保护她和商鞅的坟墓不被破坏。
一本以秦国历史为主的小说,在一段小小的历史长河中算不上主角,文章对她描述的笔墨也不多,但是一向严肃的商鞅,只有在她面前是放松的,她对商鞅的爱是懂得,是牺牲,是付出,是知己。
如果说莹玉对商鞅的爱是崇拜,那么白雪对商鞅的爱里包含了商鞅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成分 她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全部压在了商鞅的身上,所以她觉得情爱不需要以婚姻为归宿。
白雪有点冷静到不真实,把世间万物看透到不真实,没有烟火气。白雪能够做到这样的境界,和她自身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财富和权势赋予了她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她所能享受到的财富和权势,可以说是一个女人能够享受到的极致了。关键是这些财富和权势不需要她去讨好就得来的。不是成为某个君王的妃子,也不需要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赢得父亲的喜爱才能得到(白圭只有她这个独女)。所以,她对于财富和权势是很淡然的,不争不抢,不疾不徐。
在家庭氛围的渲染下,她有很大的野心抱负,但是她是女儿身,决定了她没办法实现这些理想抱负,当她遇到商鞅的时候,与其说她想要帮助商鞅实现理想,不如说是她把自己理想的实现全部压在了商鞅身上。
第二是财富赋予了她绝对的自由。多少人还在为生存问题而苦恼的时候,她有着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她父亲和她说过,财富是在你不需要它为你服务的时候,它才变得没有意义了。所以她不用工作,可以在魏国秦国之间自由往返,即使后来隐居13年,也是衣食无忧,身边还有梅姑、侯赢随时随地为她服务。这些都是她能做到如此洒脱的基石。
我查了下历史,这个人物,真实历史中连个原型都没有,小说为了让主人公的人物更加立体,才加了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