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跳舞会跳出爱情的火花,你信吗?
1.
老刘不到五十五岁,老伴张老师就不在了,女儿刘芸已经出嫁。
父女俩住在同一个城市,但是住在不同的区,所以刘芸不能天天回家陪老刘。
刘芸的儿子豆豆在上幼儿园,每天早晚上学都要由她接送。早上刘芸送豆豆到幼儿园之后,又火急火燎的赶去上班,一天的时间占得满满的,只能在周末的时候才可以回家看看老刘。
刘芸回老刘家了,无非就是看看家里有没有要洗的衣服,顺便打扫卫生,整理一下房间。
有时连续几个周末不过来,过来了刘芸也是掐着饭点过来,炒几个菜,自己跟豆豆扒拉几口饭,跟老刘还没说几句话,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走。
因为豆豆周末报了兴趣班,上午豆豆才学的画画,下午又要去学架子鼓。
刘芸就是午饭带着豆豆过来点一下卯,大小孩子都忙,老刘能够理解,他已经习惯了。
周一到周五,老刘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里,家里空荡荡的,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日子过得很清冷。
一个人做饭真不好搞,例如早餐,老刘有时稀饭煮多了吃不完,要么中午将就吃一口,要么晚上热上一碗继续吃。菜不敢多炒,饭不敢多煮,多了不是热一下连吃两顿就是倒掉。
单位的一位老大姐好几次给老刘介绍老伴,他都拒绝了,他说一个人过得挺好,没人管,不操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老刘的家离单位也就两里路,只要不赶时间,上下班都可以走路。
走路的好处多,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二是可以欣赏风景。
这里的风景就是沿途有好几个小广场,不管是早上上班还是晚上下班,不管是走路的左边还是路的右边,老刘都可以看到一些老太太在跳广场舞。
老刘有时就在想,如果老伴张老师在的话,周末可以陪着她一起去跳广场舞,那该多好啊。
以前张老师在的时候,只能在周末才能抽出一点时间跳广场舞,主要是平时上班太忙,她担任学校的高三语文组的主任,还兼了一个重点班的班主任。
张老师去跳广场舞,老刘每次都去陪着她,不是给她端茶递水,就是送毛巾递扇子,羡煞旁人。
遇到适合的舞曲,张老师也会主动邀请老刘一起跳,特别是《爱情恰恰》,只要音乐一响起,老刘就特别有感觉。
刚开始老刘还推辞一下,他说在大庭广众之下,一个大男人,还是单位的一个小领导,跳广场舞真的有点难为情。
张老师多次邀请之后,如果老刘还是坚持的话,张老师直接拉着他就开始跳起来。
跳的次数多了,老刘居然也放开了,两恰三恰的恰得有模有样,绅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渐渐的成了一名舞林高手。
每当《爱情恰恰》的音乐想起的时候,大家都会停下来,欣赏这一对恩爱夫妻的精彩表演。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张老师走了,对于老刘来说感觉天就要塌了。
2.
老刘和张老师是大学中文系的同学,大学毕业后,老刘进了江城的某单位上班,张老师进了江城一所重点高中当语文老师。
两个人刚结婚时,日子过的很紧巴,每月发了工资,一个人的工资交了房租,一个人的工资作为家庭日常开销。
第二年女儿刘芸出生,张老师请了半年产假,产假结束就继续去上班。
刘芸没人带,老刘只好把农村的老娘请过来帮忙带孩子。
老太太刚来到大城市,生活有点不习惯,在家坐不住,坐在那里就浑身不自在。
老太太每天用一个婴儿车推着孙女刘芸到处玩,那时城市里才兴起广场舞,老太太就带着刘芸看别人跳广场舞,有时就忘了时间回家做饭。
老刘下晚班了,顺路就喊上老太太一起回家,有时也陪着老太太看一会广场舞。
张老师下班了,也要从跳广场舞那里路过,老刘就喊上她,让她上去跳一段放松放松。
刚开始张老师不大愿意,她说都是老太太在跳广场舞,没有看到有她这么年轻的跳广场舞。
在老刘的鼓励下,张老师豁出去了,她把包递给他,真的就跳起来了。
刘芸看到妈妈跳舞,高兴的只拍小手,老太太也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老太太把婴儿车交到老刘手上,说是回家给他们做晚饭,那段时间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其乐融融。
张老师有次对老太太说:“妈妈,您不用急着做晚饭,您可以跟着我们一起跳广场舞,对身体好。”
老太太说:“好媳妇,我是农村来的老太婆,我们农村不兴这个,你们城里人时髦,跳舞好看,特别是你,你跳起舞来就是好看。”
张老师说:“既然您说好看,您就看着我跳一会,然后我们一起回家做晚饭。”
随着刘芸一天天长大,她不要人送就可以上学,老太太就回农村了,因为乡下家里只有老父亲一个人在家,好多事情还要指望老太太去做。
从那之后,张老师基本就很少跳舞了,老刘也忙着自己的工作。
3.
刘芸上大学之后,张老师有时感觉身体不舒服,老刘说可能是工作太累了,叫她在学校不要当领导了,最好班主任也不要当了,就当一名语文老师就好。
老刘说现在工资涨了,生活条件好了,房子买了,家里不愁吃,也不愁穿,日子过的有滋有味的,不用那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