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译 | 龚荣庭
继第10章专门分析判断过程中的错误,《超越感觉》第11章,Errors of Expression,专门分析了表达中的常见错误。
向别人表达我们的观点,不管是说还是写,常见的有以下错误:contradiction, arguing in circle, meaningless statement, mistaken authority, false analogy, and irrational in a appeal。
这些错误通常来源于思维中的错误,但在表达中更容易察觉和纠正。
01 自相矛盾
所谓矛盾原则,即一个陈述不能以同一方式既为真又为假,这是逻辑中的最基本原则。举个简单的例子,
辛普森谋杀了他的妻子。(从形式上看,这个陈述要么真要么假。但是,如果辛普森是雇人谋杀呢?这个陈述在形式上是否既真又假?可以这么说,但那是以“不同的方式”。如果辛普森是雇人谋杀,也就是说,他没有具体的谋杀行为,但需要为谋杀负责。)
罗斯福曾经是个奥林匹克运动员,后来成了美国总统。(从形式上看,这个陈述既真又假。因为罗斯福从来不是奥林匹克运动员,但确实当过美国总统。但陈述包括两部分内容,需要分别检视。)
自相矛盾在什么时候最容易产生呢?在一个人陈述一件事时先肯定后否定的时候。比如,一个犯罪嫌疑人今天承认了罪行,但第二天又否认了。
要克服自相矛盾,就需要检视所说所写,仔细检查任何不一致、不合理的地方。
02 循环论证
所谓循论证,就是用不同的陈述方式来论证一个观点。比如有人说,现在的离婚率上升是因为婚姻破裂的太多。相信所有人都可以看出破绽,但复杂一点呢?
现在的离婚率比过去高。在找出这个趋势的原因前,需要考虑结婚平均年龄等很多因素。但是,大部分专家倾向于认为,这个趋势的原因是失败婚姻的大量增加。
是不是有点晕,是不是感觉被貌似严谨的语言给蒙住了?
要避免写作中的循环论证,就需要仔细检查,任何支持你观点的论述,绝对不能是另一种形式的陈述。
03 无意义申明
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解释隐含在想法或行动背后的原因,通常是有用的或有效的。但如果原因是毫无意义的,那解释也是没有意义的。比如,
有人向你推销二手车,说:“即便你破产了,我也可以帮你把车子贷款搞定。因为我们会在你看到车子前,就会检查车辆。我们承诺贷款,是因为我们只卖优质车辆。”
还有街头的广告:好消息!由于家具销售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功,我们延长销售10天。
车辆质量与售价有关系,但能否从银行贷款,既要看车辆价格,更要看贷款人的信用。如果家具销售火爆,他们何以保证还能卖10天?
要从你的写作中检查出这种无意义陈述,就需要像审阅别人的文章一样用批判思维,问问:这些真的有意义么?
04 错误权威
所谓错误权威,就是你求诸的对象,可能是权威,但不是你要说明问题的权威。这在目前泛滥的电视节目中尤其突出。
要避免使用错误权威,就必须确保你所用的资料来源的权威,正是你所写的主题。
05 错误类比
类比是理解陌生或复杂事物的捷径。陌生的、专业的事物,也许你解释半天,听者、读者也未必真能抓住要点。但是,一个恰当的类比,很可能瞬间就让人懂了。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作者讨论当代美国的市中心的黑人社区,要点是所有问题都是奴隶制的后果,他就拿癌症来作了一个类比:
大家都能理解,从原理上讲,即便是最具历史性的罪恶,也很难解释随之而来其他各种罪恶……癌症确实是致命的,但它不是所有死亡的原因,甚至不是多数死亡的原因。
而错误的类比,就是把原本不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强行进行类比。比如,一个17世纪的教授,在反驳地心说时做了一个类比,
动物是因为有四肢和肌肉才能运动;而地球既没有四肢,也没有肌肉,所以它是不运动的。
最近几十年,一些革命者或恐怖分子经常引用这样一个类比,“如果你想做个鸡蛋卷,你总要打碎鸡蛋”,以此来说明他们杀人的正当性。
问题的关键是,在生死问题上,人与鸡蛋能够类比吗?
类比很重要,但使用类比要特别小心。类比中的关系,是否是真实且合理的联系,是否存在重要的不同,需要仔细检查。
06 非理性诉求
非理性诉求就是出于某种原因而不是基于理性,鼓励人们接受某个观点。比如,
对这个意见,不需要批判思考或跟其他意见比较,接受就好了。
最常见的非理性诉求有关于情感的,关于传统的,关于节制的,关于权威的,关于共同观念的,关于宽容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有关于这些方面的诉求都是非理性的,但作为批判思考者,需要把其中非理性的区分出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