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7月27日上午9点~11点
地点:鼎典美育14教室【陶艺教室】
人物:李婧凝、贾丽芳
李婧凝,大班,性格开朗活泼
课程开展方式:整堂课以启发式提问开展
课程开展流程如下:
一、陶的发展史
1.什么是陶?
——什么是陶呢?
——不知道
——猜一下吧?
——摇头,表示不要
于是我拿了一个瓷碗,
问:这个是陶吗?答:不是陶,是铁。
那咱们一起来看看教室里还有什么是铁呢?
敲一敲,听一听,过程中有敲到木头,塑料盘子、铁架子、瓷器,通过声音来判别物体的属性。
婧凝对于木头、塑料、铁都可以识别出来,对于“瓷”这个名称我们今天算是第一次结识。总结一下,瓷的声音比较清脆悦耳。
2.陶的历史
——知道陶几岁了吗?
——不知道
——在电视上看到过大猩猩吗?
——没有
——见过猴子吗?
——见过
一起翻看了关于古人类、大猩猩的图片,讲述了关于古人类的进化过程。
——古人类穿什么?吃什么?
——穿动物皮,吃生的肉
——他们为什么吃生的肉呢?
——因为他们没有锅
二、 渐渐的引入我们的课程核心——做陶(①体验古人类徒手制陶②回归现代机器制陶)
——古人类是怎么做陶的呢?
——先揉泥,揉的很丑。因为他们天天忙着打仗呢,没有时间专心捏。
下图为婧凝徒手捏制的陶杯
制作好的杯子经过检测,可以装水!
接下来开始在拉坯机上制作(认识机器:拉坯机,在机器上的操作动作统称为:拉坯)
拉坯开始,婧凝先用干手制作。(这个时候呢,打开电视进行历史视频播放。观察到孩子一直很专注的在进行制作,偶尔会抬头看看视频。孩子们的无意注意能力很强,会潜移默化记住听到很多。所以,希望这节陶艺课能够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收获)
——现在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痒
——手上来点水试试什么感觉
——不知道
持续做了一会儿之后,我再一次问有何区别
答:不沾水,手摩擦疼。沾水,手摩擦不疼
(我很惊奇,年龄这么小的孩子居然知道摩擦,很棒!)
拉坯过程中,我们一起对于作品的底被穿破是跟泥量的多少有关进行了求证!
课程结束后,婧凝还向我展示了她的跆拳道。腿部伸缩力度感觉很专业,加油!
三、总结与反思
婧凝总结:
①陶艺教室关于物品的准备:添加陶器。为孩子解读关于陶与瓷的区别。
②让孩子对本次课程做一个简短的评价。
让孩子拥有发现美和独立思考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