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倒退的帝国》一书。作者;张宏杰。这是一本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深入剖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功与过,是与非,成与败。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清.赵翼。
“朱元璋的明朝带有不少乌托邦的色彩,它看来好像一座大村庄,而不像一个国家,中央集权能够到达如此程度乃因全部组织与结构已经简化,一个地跨数百万英亩土地的国家已经被整肃成为一个严密而又均匀的体制”。——黄仁宇。
设想六百年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那样一个严酷苛刻统治制度下;一个没有人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驯化成专门提供粮食的顺民。把全国人口分为农民,军人,工匠三大类,然后又分为若干小类。
比如工匠之中,分为厨子,裁缝,船夫等……。军户之中,还细分为力士,弓兵,铺兵等……。民户之中,除了普通农民外,还有沿海晒盐的灶户。有养马户,给皇帝看陵墓的陵户,管园的园户,种茶的茶户,等等……有八十多种。“籍不准乱,役皆永充”。职业是先天注定的,代代世袭,任何人没有选择的自由。
如果你爸爸是裁缝,那么你的后代永远都得以裁缝为生,不管你是六指还是残疾。
朱元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周密的户口制度,也称黄册制度。户口制度是明王朝一切制度的基础。职业世袭,防止百姓自由迁徙,保证国家税收的三重重要使命,所以朱元璋对这个制度异常重视。人口不得流通,更不准迁徙,在百里之类走亲戚得要当地政府开介绍信。“路引”否则,官府抓去问罪,受刑,坐牢。
朱元璋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刑法;惨无人道的刑法,罪行严重的处以墨面文身,挑筋,挑膝盖,剁指,断手,刖足,刷洗,称竿,抽肠,阉割,斩趾枷令,枭首示众,凌迟,全家抄没发配远方为奴,族诛各种非刑。惨不忍睹。
朱元璋统治的原则就是全面的社会控制,把每个社会成员的一举一动都严格控制在政府权力之内,以杜绝任何不安因素。
朱元璋把全国变成一个大村庄,取消多元和层级发展的可能,由官僚包办一切事情。
在他的统治下,大明社会变成了一个大监狱,各级官员都是狱卒,所有的百姓都是囚犯。百姓稍有逾越狱规,则惩罚立刻劈头而来;“充军”,”斩首””乱棍打死”,……
在登基之前,朱元璋在他的根据地采取轻刑政策。龙凤三年十二月,下令释放监狱的所有轻重罪囚。彰显他的仁慈之心。军队一直是“仁义之师”,朱本人一直是行王道的表率。
岂料据有天下,全国人民被纳入他的牢笼之后,他从宽厚仁慈一变而苛刻残酷,举起手中的鞭子和屠刀,宰割天下,残杀功臣,大兴文字狱,陷害知识分子,成为让所有人胆战心惊的魔王。
其实,变的并不是朱元璋的本性,而是时势。登基前,他有求助于各个社会阶层,需要获得人民的支持。登基后,百姓已经成为他牧下的牛羊,他当然乐于以屠刀和鞭子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