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子黄黄
《欢乐颂2》里樊胜美的家庭中,她母亲总是想法设法压榨樊胜美,让她出钱帮哥哥买房子,让她帮忙还债、帮收拾哥哥惹事留下的一堆芝麻烂谷子,还扬言房子也要留给哥哥。为什么樊胜美可以一再忍受这种压榨,一再充当“圣母”式人物?因为,她无法接受父母不够爱她的事实,她做那么多,只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被父母看见,为了让父母“爱上”自己,她在这种环境下,渐渐地变成了极力讨好父母的那个孩子。累成狗的樊胜美开心吗?
我们想要孩子长大后,不要被老板、被他人压制,不变成奴颜婢膝,小时候就要让ta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有较高的自尊。也就是说,看见孩子的需求,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可爱、被爱的,父母不是因为ta做了什么事,不是因为ta乖、ta成绩好才爱ta,而是无条件爱ta。
怕就怕有些父母冠着“以爱之名”,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而不自知。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希望“家是港湾,爱是退路”。可是家有时给我们带来的是伤,父母无意或固执己见带给孩子的伤,配偶不理解或暴力(包括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带给我们的痛。自己如何才能终止这种恶劣循环?
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武志红在他的书《为何家会伤人》中剖析了家庭中大部分的伤痛来源,也给出了部分答案。这本书结构还比较清晰,总共分四部分:
一、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1) 每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每个人至少要经历两次诞生。第一次是出生,这是一次痛苦的分离,却换来一个新生命。第二次是恋爱,出身好坏我们无法选择,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我们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恋人多数时候都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理想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能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恋人双方都需要这种无条件的爱,也在恋爱初期,想方设法让对方感觉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无条件爱你。
如果恋爱初期都无法无条件包容对方,恋爱就会夭折。如果获得足够的爱之后,我们就会变成孩子,恋人也会变成孩子,我们一起退行到了童年。我们互为对方的理想父母,互为对方的孩子。这是恋爱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决定了我们在重复童年的错误,还是在修正童年的错误。
但恋爱蜜月期过后,两个人的距离近到不能再近时,我们就会将以前对现实父母的那些不满,转嫁到恋人的头上。甚至恋人越爱我们,我们越不讲道理。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产生不耐和厌倦。最好的情形是:明白自己的很多不良情绪不是因为现在的恋人产生的,而是过去造成的;另一方面,恋人继续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
比如,有个女孩3岁时,她爸爸跟另外一个女人离家出走,直到16岁才回家重新和她妈妈复合,她非常恨爸爸, 找了一个和爸爸完全不同的男朋友。刚开始两人相处得非常好,但恋爱第二年后,她经常为些小事和男朋友吵架,甚至开始查男朋友的手机,他的行踪等。为此他们俩大吵一架,此时她男朋友才发觉,原来她担心自己和她爸爸一样,才查他的行踪。找他吵架,是在重复小时候经常用吵架的方式来引起妈妈的关注这种方式。
这个女孩是幸运的,但很多人却忍受不了对方的各种猜忌,各种不安全感的神经质,从而导致分手后都没明白恋爱后对方为何像变了一个人。
恋爱就是与家的最后一步分离,少数时候,一场恋爱会自动拯救一个人。但是,如果特别想得救,我们就必须自己去努力。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全交给潜意识去指挥,努力去救自己救恋人,那么我们每一次恋爱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治疗机会。
分手一开始注定是痛苦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分离的痛苦记忆。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会狠心离开我们。比如上班、学习,或者离婚。我们都会受伤,分手如同这些一样,不管合理或不合理,我们只看到一点:“他不要我了,就像爸爸或妈妈一样”。
分手最大的教训是让我们明白,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
(2)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一见钟情是什么?缘分是什么?命中注定的ta是前世500年回眸的因缘吗?对于缘分,心理学上的解释是,缘分确实是在过去修下的,但过去不是前世,而是我们的童年,主要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修下的。
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的人格基本在5岁前塑造成型,情感基础也在童年中形成。我们每个人潜意识总把爸爸妈妈的当做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或相反的原型去寻找理想恋人。但毕竟恋人不是父母,我们也不再是童年孩子,这就出现了很多幻灭的爱情。
比如,漂亮迷人的女孩阿莲,追她的男人至少一个排,但她却独独看上了木讷老实、又不解风情的刘凯。为什么?细心的追求者就发现,原来刘凯无论长相、性格都非常像阿莲的爸爸。后来他们却离婚了,因为阿莲将刘凯当成了爸爸,但他毕竟不是爸爸。恋爱期间,他对她百依百顺、无条件付出。但刘凯也有一颗想做小男孩的心,他不会心甘情愿一辈子付出,做个“好爸爸”。一旦他放弃像爸爸一样照顾她的心情,阿莲对他的依恋就会结束,她就会拿他和其他追求者作比较,于是发现他根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
而岳东6岁时爸爸车祸过世,他一直与妈妈相依为命。但在他14岁之前,他妈妈一直想找一个丈夫,但没找到满意的。期间,她经常晚上出去约会,整夜不回家,让他一个人过夜。有时,一出去就几天,将他托给邻居照顾。他16岁时,妈妈也遭车祸死去。对于妈妈的死,他没有一点同情,他恨妈妈,他认为妈妈不是去会男友,就不会出车祸。他谈过无数恋爱,可是最终都以分手收场,因为热恋过后,他总将对妈妈的恨转移到恋爱对象身上。他之所以在一次有一次恋爱中,折磨并背叛对方,只不过是他潜意识中对妈妈的报复而已。
其实,一见钟情可靠又不可靠。不可靠,是因为我们容易执着于源自父母的恋人原型。我们按照这个形象去找意中人,刚好有异性符合,就一见钟情了。可靠,是因为我们确实很难摆脱过去,很难摆脱父母对我们的影响。
对过去父母的执着会蒙蔽了我们的心,懂得这点,我们才能更明白自己为何会一见钟情,也学会甄别自己内心的真实择偶标准,你到底爱的是谁!但最重要的是,是我们要意识到,恋人毕竟不是父母,在找到“好的恋人”之后,自己也要学会做一个“好的恋人”。
(3)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很多人抱怨:我无法理解配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当事人总是无法“如其所是”去理解对方。
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难是因为,我们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猜测、去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自己的立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子非鱼,安知鱼之苦和乐?
几个常见的错误:
l 揣测。我们以为,作为最亲密伴侣,我们非常了解另一半。甚至有人说:“他一张嘴我就知道他想说什么。”这可能是真的,但是我们常常只知道ta会说什么,却不理解对方说这些话时的感受。很多时候,对方的情绪再明确不过了,我们仍执着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对方的意思。
l 评价。很多时候,配偶只是想和我们分享一下郁闷或快乐,但我们却妄加评论。夸奖和批评都是我们的工具,目的是为了控制对方。对于亲密关系来讲,这是最糟糕的事了。
l 出主意。对方一说“问题”,我们就急着去出主意、提建议,忙着为对方“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对方只是借“问题”发泄一下情绪,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建议。出主意,会阻止了对方倒苦水。
举例:
妻子:累死我了,公司那女的烦死人,老找茬。
丈夫:别理她,跟那种人生气,不值得。(开始提建议)
妻子:不理不行啊,她是我领导!(觉得丈夫不理解她,烦躁)
丈夫:那就换工作呗!(接着提建议)
妻子:你说换就换啊!眼看儿子就要上大学了,每年的学费上万,你工作是轻松,可是每个月就那么几千块钱,够谁花啊?!(觉得丈夫不理解,还说风凉话,开始抱怨)
丈夫:你这人怎么这样?人家想帮帮你,怎么扯我身上了?(也动气了)
妻子:帮我?你要是有本事,像隔壁谁老公,每月挣几万就真帮我了。
丈夫:别人好,和他过去!有钱了不起啊!
不妨换种说法,效果却相差甚远。
妻子:累死我了,公司那女的烦死人,老找茬。
丈夫:可能人家更年期,是够烦人的。来,喝口水(把她平日最爱的冰镇酸梅汤递过去)。(对感受表示理解)
妻子:哎,为了儿子的学费,我还得咬牙干下去。(感受到丈夫的理解和关切,继续倒苦水)
丈夫:老婆,你辛苦了,家里主要靠你挣钱撑着。我这个挣公家饭的人,最多只能整个宽敞的房子回来。(表示接受)
妻子:也不是这么说,儿子的功课、人品,没有你下力,哪儿有今天的模样?哎,我们都不容易(感受到了接受,也回报接受)。
(4)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家不是工作的延续,也不是工作的补充。如果你工作处理得很好,千万不要以为运用工作的那一套办法,就能将家务事处理得很好。
将工作和家分开,工作是工作,家是家,保持整个家庭的平等。工作中,处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标是解决问题。家庭中,处理得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和接受。
(5)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和孩子黏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出外面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而他,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等他的孩子长大,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爱,就这样循环,从我们的原生家庭到新生家庭。
家庭关系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很多糟糕的婆媳关系,严重的恋子情结就是因为把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了。不健康的模式包括:烦丈夫,爱儿子;“没丈夫”,爱儿子;太愚孝,轻妻子。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女儿,就是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
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书,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
夫妻关系是家中的的NO.1,这是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