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
很喜欢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写的散文,温温吞吞的语气是他一贯的风格。虽然不免让人觉得絮絮叨叨,可这样的口吻,读起来还真让人觉得亲切,就像是与一个好说闲聊的老邻居在街边小公园的长椅上聊闲天似的,没有隔阂。
《远方的鼓声》这本书是作者在1986-1989年期间,旅居欧洲时写的游记。全书近400页的篇幅不算薄了,但仅凭着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进行阅读,居然也在一周之内就读完了,这多少与“聊闲天”的畅快文笔有关。
村上春树写的游记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开篇的短语里,本书译者将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和村上春树的《远方的鼓声》做了比较,精辟地道出了后者的独特视角。“余秋雨先生所到之处,必然是凭吊历史遗迹,抒发一下怀古之心和兴亡之叹”,总让人觉得压力重重。而村上春树几乎不写名胜古迹,只是饶有情趣地描述着他与妻子在希腊、意大利旅居期间的生活琐事,让人觉得随性自然。语言也写得很幽默,特别是写到他们在意大利碰到各种囧事,以及旅行中因考虑不周而遇到种种麻烦的时候,读起来真叫人啼笑皆非。
村上春树的散文集大多记述的是他的个人生活,不论是业余时间的长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还是“人在囧途”式的旅行生活(《远方的鼓声》),都能看出村上春树是个慢条斯理、按部就班、随遇而安、有时大条、偶尔迟钝的人。喜欢他,可能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性格。
我理想中向往的旅行,虽然和他不同(旅行前我肯定会祈祷别出现他遇到的那么多糟糕的状况),但大体感觉应该是差不多的。
旅行的过程最好别有压力。行程安排不要太紧张,绝不能像抢购赶集似的。所以,参观景点就不能安排太多,不一定非要去看那些游客必去的景点,或是标榜“世界几大奇观”、“人类重要遗迹”类的东西。最好是在一个值造访的地方来一次深度游,或者最多不超过三个景点。总之,随性最重要。
同行的人最好脾气相投。这样就不会在选择路线上出现什么分歧,或是因为兴趣不同,在旅行过程中闹到气氛尴尬。我自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如果随行一道的人也碰巧是个好脾气的话。那么,不管出了什么状况或是遇到什么囧事,都不至于会闹到急赤白脸的地步。当然了,牢骚免不了是要发一发的,但旅行的气氛倒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美食是要有的。这并不意味着要去些有排场的大饭店鉴赏名厨们的手艺。最好还是找有地方特色的,尤其是那些能在寻常百姓生活里摆上台面的。要找这样的美食,必然就得走街串巷,自会领略到一方人情,吃到的美味也自然带着一方水土特有的烟火气息。
若能再交到几个当地的朋友就更完美了。听听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的生活,这才算是真的体会到了旅行的意义。再美的景色也不如生在这片土上的人来的鲜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风,才是这个大千世界最美丽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