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完家后,田柱子跟李荣商量,明年种地和自己老爹田福搭伙一起干活。他们夫妻俩多干点体力活,李荣知道田柱子孝顺,她平常和婆婆田老太太也相处的不错,没多想,就答应了。这几天的家里白面已经卖光了,田柱子本来早就应该去进货的,田小子这一病,再加上田福突然要分家,就把进货的事情耽误了。等事情都处理好了,田柱子决定第二天必须去县城了。
去县城前,李荣在园子里摘了一些嫩苞米。园子里的苞米比大地里的苞米熟的早一些。这时候正好烀着吃。李荣把苞米棒装在几个袋子里,准备让田柱子进城的时候,给七叔田喜和老叔田荣还有一些经常打交道的人带过去。每次进城,李荣都让田柱子带一些农村的土特产,虽然不值多少钱,但是总能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
田柱子依旧是一大早五六点钟起床,匆匆吃完早饭,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到隔壁村子坐客车去县城。现在经常进城,田柱子再也没有像第一次进城时候那样拘谨,也不会刻意打扮一番,而是穿着非常随意,只要衣服干净就成。有的时候,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就出门了。李荣经常说田柱子,你这身衣服去找老叔,多给人家丢脸。田柱子总是不以为然,为了给家里多攒点钱,他在自己身上从来都是最吝啬,最不肯花钱的。这两年进货,农村、城里来回跑,田柱子和小客车的售票员、司机也都熟悉了。每次看到田柱子,都热情的打招呼,不再把田柱子当成没见过市面的土鳖了。人就是这样,你踏实本分,勤勤恳恳,即使不富裕,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进城啊?柱子。”乘务员李姐和田柱子热情地打着招呼。
“是啊,瞧我又拿了这一堆东西,来,拿两穗,回去烀一下,老好吃了。”田柱子塞给李姐三穗苞米。李姐嘴上说不要,不要,手里还是拿着了。田柱子和李姐熟悉之后,再拿东西,也没有起过车票。
“你这一年得跑个十趟二十趟的,钱没少挣吧?”李姐笑着说。
“都是小买卖,小本生意,挣点辛苦钱。”田柱子每次都是很谦虚。
“你这是农忙的时候干活,农闲的时候,做小买卖,像你这么能干的,不发财才怪呢。”李姐称赞道。
“没办法,家里人口多,就得多想点道。孩子要读书,要上学,需要钱的地方多的去了。”田柱子说。
“我们这小地方,有几个孩子正经读书的,认两个大字,不是睁眼瞎就行了。”李姐说。
“孩子愿意读,我肯定得供,不愿意读的讲不了。”
“那你这五个,可够你折腾的。”经常和田柱子唠嗑,李姐也多少知道点田柱子家的情况。
“所以啊,还得继续努力干呢。”田柱子和李姐一路聊着家常。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客运站,田柱子下车了。李姐在后面跟别人夸田柱子,你看这人,两三年了,每到农闲的时候,就来县里进货,做小买卖,可有正事儿了。田柱子听着,微笑了一下,没回头,径直朝供销社走去。
到供销社的楼下,田柱子每次并不直接上楼。他会看一下楼下的报刊栏,这已经成了田柱子的习惯,见到有文字的东西,他都会读一下,看一下,记在心里,这是他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看完报纸,他先去找了业务员郭飞,这两年进货,他基本都联系的是郭飞,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才会找田荣。
郭飞见田柱子过来,让了座,给田柱子倒了杯水。田柱子把给郭飞准备的苞米,拿给了郭飞。告诉他留一袋,剩下的给田荣。
“柱子,这次先别着急回去,一会儿你见见你老叔,估计有好消息。”郭飞一边拿苞米,一边说。
“啥好消息啊?”田柱子问。
“昨天你老叔跟我说,我们供销社现在可以为国家收国储粮了,和县里粮库合作。收粮的价格应该可以比你们卖乡里的价格高。这样,你的机会就来了。”郭飞替田柱子高兴。
和田柱子打交道这几年,郭飞非常认可田柱子,觉得田柱子为人特别实在,头脑特别聪明,每次进出货的账目特别清晰,从来没有差过一次帐。
“什么机会啊?”田柱子憨憨的问道。
“还不明白啊,除了卖白面、卖化肥这些小买卖,你可以帮我们收粮食啊。这个规模可大了。”
“收粮食可是技术活啊,要看粮食的质量,水分,还要称重,差一点就会出大问题啊。”田柱子虽然没有收过粮食,但是他卖过粮食。知道里面有很多门门道道。
“这对于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这两年你卖白面,卖化肥,哪次出过差头啊,你心细,肯定没问题。”郭飞鼓励田柱子。
“不是因为你是田经理的侄子,我才推荐你,我真是觉得你这个人行,我才推荐你的。让别人干的话,我脑子里还得画问号呢。”郭飞说。
“具体咋干啊?这没整过,总觉得心里没谱。”田柱子还是有点不自信。
“走,我们现在就找你老叔,让他详细给我们讲讲。我之前也是随意听那么一耳朵,没仔细问。”郭飞拉着田柱子去找田荣。
田荣正好刚开完会,刚回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郭飞和田柱子就一起过来了。
“正想找你们俩呢,你们就过来了,来,快坐下。”田荣说。
“田经理,我刚才跟柱子大概说了收粮食的事情,再不您再具体给讲讲,怎么操作?”郭飞说。
“我也是想说这事儿,刚才我和县粮库的周主任刚开完会,碰完了具体的操作流程。现在国家呢,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打破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这粮食是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的饭碗保障,也要陆续放开。原来只有各级粮库才有资格收购粮食。现在放开了,像我们这类型的单位,甚至个人,也可以有资格收购和售卖粮食了。我们收的粮食,可以卖给国家,也可以卖给外地需要粮食的单位。听说,现在很多江浙一带的人,就喜欢到东北收购粮食。我们东北这片黑土地,出产的粮食籽粒饱满,甜糯可口。原来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国家把粮食也纳入市场经济,肯定能带动农村的发展。这可是一大利好啊。”田荣说着说着,自己都特别兴奋。
“老叔,那你的意思是说,我们以后把上缴国家的粮食交够后,其余的就可以自己做主,卖一个好价钱了?”田柱子问。
“是的,不仅你家的粮食可以卖个好价钱,你还可以帮助粮库收粮食,让村里各家的粮食都可以卖个好价钱。甚至临近村里的粮食,你也可以收。这个干起来,规模可不小呢。”其实,这个生意也给供销社带来了更多的营收,也算是供销社在濒临消亡的路上,找到了又一条出路。之前计划经济,大家买东西的途径很少,基本只能去供销社,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小商小贩逐渐活跃起来,田荣所在的供销社这两年日子不好过,很多乡里的供销社都已经黄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私人小卖部。田荣每天为供销社的出路发愁。国家放开收粮的权限后,给田荣所在的供销社也带了曙光。
“柱子,这次放开收粮,有一条,价格应该比直接卖给乡里粮库,会贵三分、五分的,一般现在乡里收购的价格是一毛二左右,你可以加价到一毛五,甚至一毛七,但是这个得先货后款。就是你收上来之后,把粮食运到粮库,供销社再和你结算,之后你才能把钱给乡亲们。这个有难度吗?”田荣问。
“这个应该没事儿,这几年卖化肥、卖白面,大家都还是比较认可咱们家的。再说,每斤多五分钱呢,这不是个小数目,等几天时间,大家不会有怨言的。”田柱子很有信心。
“那就成,这样,你和郭飞去趟粮库,了解一下收粮的要求,把要注意的事项都了解一下。另外,收粮的工具都准备一下,磅秤、粮食探子、麻袋、带线、缝袋针等,都准备一下。工作要想细致一些。”田荣说,“对了,你今天就别回去了,估计也来不及回去,晚上去我家住。”
“我还是去我七叔那住吧,顺便把给他带的东西送过去。”和自己的老叔比,田柱子还是觉得住在七叔家更自在一些,和田荣在一起总是特别局促,紧张。
“那也行,那你明天回去之前,顺便到我家一趟,你老婶把家里的旧衣服和书本整理了两箱子,你带回家给孩子。”田荣经常把家里孩子读完的课外书给田柱子,知道田柱子家里孩子多,也没有钱买更多的课外书,这样可以帮衬一下,免得浪费。旧衣服不穿的,也都给田柱子拿着,他也不忍心让这个侄子总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好的,老叔。”田柱子不胜感激。
之后,田柱子和郭飞两个人一起去县粮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