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他开车出去爬山,路程大约两小时,所以聊的有点多。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婆媳关系,我以为我们俩的关系足够好,是一条战线上的,说了一点心里话。结果发现,并不是。瞬间后悔敞开心扉对他说了这些。
对于婆婆,有生理性的厌恶。都是因为之前太多的事情累积而来。又翻看了以前的日记,孩子一到三岁的那段时间真的是人生比较黑暗的时刻,他们的有些行为到现在看着也为当时的自己难过。当时年轻,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大多数选择了隐忍和妥协。从当时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和孩子分开的难过和被拿捏,但是,也要抱抱那个积极努力不放弃的自己,尽快把孩子接回来。
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他无一例外都站在他父母那边,这也导致他们能拿捏我。所以,婆媳关系的根源在队友不作为。原来公婆来厦门,说来就来,从来不会和我说,每次要来了就把车票发到群里,通知我,应该觉得来的是他儿子家吧。所以,反观全盘,都是他不作为和稀泥,才有这样的后果。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这几天我对他总看不顺眼,哪哪都想吵两句,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话说到了2022年初,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婆婆打着在这里照顾我们的名义,找了一份工作。本来孩子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纪,送去了私立幼儿园小小班。她才愿意留在这里,早上送过去,下午接回来。晚上就放在她上班的地方,等我回来做晚饭带娃。周末她要上班,我还要换她的午饭和晚饭。我们出去吃,队友还觉得对不住她妈。在背后,婆婆和队友没少说我坏话。
事情的转机来了。有一次,我和队友都不舒服,我们都有点拉肚子,所以婆婆做的饭吃的不多。她就在家庭群里发了小作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说,她做的我们不爱吃,工作重要,身体重要,以后她就不管我们吃,只管孩子。这算盘打得崩崩响。我没有跟队友起正面冲突,以发短信的形式跟他聊,列出一二三四条,分析利弊。那时候我刚准备换工作,也受够了跟婆婆这样的相处,跟妈妈商量了,可以过来帮忙带孩子,后来就把她请回去了。当时,她肯定是不想回去的,毕竟上班可以拿钱,我们也给钱,管吃住。回去后,后面又搬家,有一段时间妈妈不能来,我请阿姨都没有见她。
日子也同样能过下去。后来慢慢就好一些了,我也在慢慢成长,选择忽略和无视。毕竟我是在走上坡路,而她是在走下坡路。忽略她就好了。
虽然,提起这些往事,内心还是会有波澜,还是会可怜当时的自己有经历这些内耗。但是,我已知晓她们的为人,不关我事不参与,不讨论,做一个旁观者。
现在就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娃,努力搞钱,存钱,有能力给娃买个房。
其他的都通通靠边。
今天写下这个,也是和这段时间,这件事情做一个了结。关上这扇门,这扇窗,没有情感,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