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论语》
————————
《论语》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集注》朱熹版:
困,谓有所不通。言人之气质不同,大约有此四等。杨氏曰:“生知学知以至困学,虽其质不同,然及其知之一也。故君子惟学之为贵。困而不学,然后为下。”
读书,行知有三重境界分别是,生而知,学而知,困而学(而知)
第一重:生而知之
这一重,处在金字塔的顶端,生而知之,并不是说生下来就知道,而是出生的环境和家庭,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也决定了这个人的平台。
在较高家庭水平出生的人,叫做生而知之,接受新事物也好,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方法和渠道,也相对来说比较好。所以,第一重叫做生而知之。
对于我们来说,为何努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也就是为了生而知之这一境界。
第二重:学而知之
这一重的,处在金字塔的中段,没有较为宽裕的物质生活,也没有过硬的精神世界,先天给予了一定的影响,然后,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和补充,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这样的学习方法,叫做学而知之。
这一重,是变化最大的一层,有可能,学而知然后一举突破,达到生而知之的境界,也有可能不学呗困,跌落困而学之的境界。
第三重:困而学之
等到生活迫切需要了,供给无法保障了,才去学习的方法,叫做困而学。
这一重学习受到的阻力比较大,既要应对生活的百般刁难,又要静心学习知行合一,一不小心就容易坚持不下来,再跌一层:困而不学。
纵观这三重,中心思想和主题是学,无论你处在那个层次,只要学,就是值得肯定的,并不会因为你处在阶层的不同而被区别对待。
唯有最后一层,最下重:困而不学。直接放弃希望这是最不可取的。其实,哪怕你处在第一重,如果你不学习,迟早也会陷入第四重,困而不学的境界,并不会因为你层次高一点而有所变化。
所以,一言以蔽之: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为时未晚,唯有放弃,是最不可取的,这句话,就是表达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