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基督山伯爵》的拆解书,虽然已经剔去了血肉,只剩下精干的骨,还是能回想起当初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入迷的感觉。 正是“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很容易忘记,但用灵魂看到的东西却永远记得。”
把曾经看过的书再次重温,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的。毕淑敏曾写《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每隔十年再读一次,读到的是年龄沉淀
的认识。
作者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有“通俗小说之王”的美誉。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这样评价他:“大仲马之于小说,犹如莫扎特之于音乐,已达艺术的顶峰。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无人能超越大仲马的小说和剧本。”金庸曾说过,大仲马的作品是他写小说的老师,《连城诀》和《基督山伯爵》大概构思一致,都是为了复仇,都是在监狱里面遇到贵人知道一笔宝藏的下落,然后出狱去寻找。
《基督山伯爵》讲述的是水手唐泰斯受小人所害,蒙冤入狱。14年后他成功越狱,并找到狱友所说的宝藏,最后成功复仇的故事。小说中有爱情,有阴谋,有报恩,有复仇,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性的善与恶。虽然是以复仇为主题,却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
主人公水手爱德蒙·唐泰斯在即将当上船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时,被嫉妒他的朋友唐格拉尔,情敌费尔南和代理检察官维尔福所害,蒙冤入狱14年。在狱中他结识学霸法利亚神甫,从他口中得知一个秘密: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岛上埋藏着巨大宝藏。他成功越狱之后顺利找到宝藏,成为巨富,并化名“基督山伯爵”开始复仇。设计让爱钱如命的唐格拉尔破产;虚伪的费尔南身败名裂、妻离子散,最后在绝望中自杀;嗜权如命的维尔福活埋私生子的事情曝光,老婆孩子服毒自杀之后自己也疯了。大仇得报的唐泰斯最后还收获了新的爱情,他洒脱地放下一切和爱人远走高飞。
这个故事和后来大红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样,主人公都是蒙冤入狱,都异常冷静,最后成功越狱,找到自己的人生。
人已经到了绝望的底谷,还有翻盘的可能。这对我们这些命运有点衰的小人物,可是多大的鼓励啊。这不是等待与希望吗。
正如书的最后写道:“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只有下过死的决心的人,才会知道活着有多美好。尽情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吧,永远记住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可是, 这是一个怎样不动手、不违法的复仇故事啊。同是复仇故事,咱们祖宗留下来的是“快意复仇”,中国有句俗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中国,报仇非常简单粗暴,无论是杀父之仇,还是夺妻之恨,一刀一枪毙了一笔勾销,就像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虽然痛快,可这种“法外复仇”也把自己置于违法境地,或者四处躲藏,或者投案自首。
再来看一下唐泰斯的复仇。唐泰斯出狱找到宝藏之后,他的财富和知识已经让他完全具备复仇的能力。但为什么唐泰斯还要花九年的时间去精心布局呢?这就是西方的“法内复仇”。
无论是对威尔弗、费德南还是唐格拉尔,唐泰斯的复仇都是用计谋,并不是用武力。并且他所有的复仇行动都是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也就是“法内复仇”。这除了中西方复仇文化不同之外,还跟唐泰斯本人的认知有关。他曾说过:“死亡对于仇人来说意味着安息,而恶人应该得到比死亡更痛苦的惩罚。”所以他宁愿花九年的时间去布局,也不愿意直接买凶杀仇人。他用九年时间毁了仇人身上最在意的东西,最后让他们生不如死,用自己的方式完成最完美的复仇。
也是因为这样的复仇,既保全了自己,又惩罚了恶人,才更赢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