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

      今天一个朋友问我,说是不是三月初三,我才意识到,今天是三月三了。起初对三月三的印象是放风筝,因为童年的时候听到的一首歌,“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没查资料,凭印象写的,不知是否准确)。只知道,这天要放风筝。寒冬过后,春暖花开,微风拂拂,正好是踏青放风筝的时节。至于起源呢,是说三月三上巳或清明节期间赛纸鸢、放风筝,叫“断鹞放灾”。人们将所有的灾病写在纸鸢上,待风筝高飞之际,剪断风筝线,当纸鸢随风飘逝之时,也象征着所有的灾病都随风筝一一消逝。

        古来即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上巳节”即为了纪念黄帝。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三月三与友人们一起进行曲水宴的时候写下的。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与友人雅集,酒意微醺,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乃挥毫泼墨,写下了旷世之作。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死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

        三月三还是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而且女子春天最爱在水边游玩。

       

        饮食文化在三月三自然也要必不可少的,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食材要应季应时,天然考究。在三月三要用荠菜煮鸡蛋,可以祛除病邪,强身健体。

        古人赋予了各种节日特殊的内涵,也让我们的生活因为节日而更加的丰富多彩,文化的传承,不只是形式上的,更是心灵的一种寄托和对生命的美好期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