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主题①】你和你的朋友是如何相处的?
朋友就像是签订了一个契约,你希望从朋友那里获得了什么,你就要付出什么。
回顾你的朋友,你是如何和TA相处的?TA带给你什么支持?
一、事件:
朋友李四:有没有空来做CP助教,当是支持。
我:犹豫了20分钟左右,回答“好的,必须支持,非常乐意”。
二、【头脑中心】的想法:
又来找我当CP助教了,每次都拒绝,每一次拒绝对我都是一件难事,现在开CP课程,我是既期盼又忧虑,期盼的是课程对我的加持,忧虑的是肯定会接到李四邀请当助教的电话。
要不就答应吧,正好也缺人,毕竟都拒绝了这么多次,实在是不好意思啊。
也许这次课程有不一样的体验呢。
这是第5次参加课程,并且现在我也在尝试着分享CP课程,我是抱着非常大的期待来参加课程的,当助教会不会影响到我的状态?
三、【情绪中心】的感受:
犹豫彷徨,烦躁,轻松,期待
四、【身体中心】的体验:
看到信息,立马关掉,大脑一直在转,衡量这个事情的利弊。
五、对自己的发现&背后的信念:
我好像当助教有点抗拒。原因是第1次当助教时,太过于沉浸在当助教的角色中,一直想把助教的状态做好,那一次也确实收获了非常多。不过。似乎埋下了种子。让我误解了。当初就要就是要做很多事务性的事,没办法认真的听CP课程。
很显然这一次当助教状态特别好。一方面是轻松,另外一方面自己对课程的知识性内容几乎都了解,所以只需要提取想要的东西,能够兼顾两个方面,甚至还游刃有余。
我发现我之前就是陷入在局限性思维。这一次还非常感谢李四的邀请,我才能够打破自己的这个信念,甚至让我对接下来如果有参加CP课程,就想再次当助教愿望,因为这是在不同的角度学习这个CP课程。
说来非常惭愧,我发现两次当CP助教都是李四推荐我过去的,而且这两次都大有收获。而我反而在后续的邀请中产生抗拒,很显然我是一个固定性思维的人,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李四),我会一直保持自己的经验和节奏去走。往往如果我能跳出固定框架,反而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比较容易接受支援性的任务,别人有需求时能够增加我去做事的动力。
时间:谢良清,2021/6/22→2021/07/23
【觉察主题②】你/我/他,说这句话,做这件事的动机/需求是什么?分析写1条
每句话背后都有信念,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当你能够觉察时,你就能真正懂TA。
同事李四客气的对阿姨说:这张数据,你先拿去看,如果有什么看不懂的,可以联系我。(动机:表达善意。不给你添麻烦,如果看不懂,不要怕麻烦,我能帮忙调整)
阿姨说:不用,我自己能搞定的。(我:压根就没听,急于表现)
我听到了说:李四的意思是想表达善意,如果有事随时联系,她会帮忙。(动机:炫一下我有听懂潜在意思的能力,其实我是学过3F聆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