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在炎炎夏日我终于将这本长达“万里的梦”给一阅而完。让身处空调室内的心觉更清凉且心生暖意。
这是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他们仨人的过往,里面充满浓浓的相思和三人的爱,让人艳羡这对郎才女貌、旗鼓相当、心灵契合的神仙夫妇;让人温暖他们一家人相处的方式。这个寻寻觅觅的梦里有他们相识、相知、相守的过往;三人的相处趣事;三人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阅读完这本浓郁的思念之书,让我对一代文豪钱钟书杨绛他们的过往有了新的认识,也学习到一些家庭教育和相处学问。
1、 以爱知名开启势均力敌、相濡以沫的婚姻
钱钟书曾说;遇见你之前从未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从未想过别人。这浪漫的话语概括了他们在清华园惊鸿一瞥的相遇。但前提是两人都优秀,才会在才子聚集的清华相遇,婚后他们出国留学,他是公费留学,而她也作为旁听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学习新知中,学习和进步是同时的,在学识、三观、灵魂思想上才会愈加契合,因为有话可聊,能跟上彼此的步伐,差距不会太大。钱钟书的《围城》影响颇大,而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也被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之作等。
当然,他们俩人的文学造诣不止于此,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深勤耕耘,也越加优秀。她不只是作为有名气的钱钟书夫人而存在,更作为她自己而发光;他也尊重和欣赏她的才能,他评价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难怪,优秀的人都是同频共振、相互吸引、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
2、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钱钟书在学识上毋庸置疑,但在生活方面却像个小学生,他初到国外下车就轻吻了大地,牙齿也磕掉了、不会做饭、鞋子也会穿反、笨手笨脚的反差文豪;而杨绛从不会大声呵斥他生活上的笨拙;当家里的灯坏了,杨绛躺在医院修养也会说:不要紧,我会修;当他墨水洒在了房东的桌布上,她会说;不要紧,我会洗…………像这样的情况,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他信她,因为她说到做到了;她懂他,让他安心的创作;他怜爱她,也会慢慢学做较好的早餐给她送到床榻。
互相包容,都是愿意为彼此洗手作羹汤的互爱。也是因为爱的基础,他的笨拙在她眼里才有可爱;也是因为懂得,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之余,给平淡清贫的生活增添乐趣、让简单的日子充满诗意;也是因为了解,两人才能熬过了春秋、抵御了贫寒,从青涩到古稀之年依旧能相濡以沫、牵手共进退。正如廖一梅曾说:人这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3、 家是最好的风水
原生家庭的话题这些年讨论的越加热烈,也让大家更加重视,因为不得不承认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的确会给孩子的成长之路带来更多快乐和富足的内心;所谓“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话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
而在杨绛他们一家三口的相处中,让人隔着书本也能感受到愉悦和幸福。他们亦亲人、亦师友、亦哥们、亦姐妹,平日里,互相照顾、相互探讨学术、共同阅读、一起把相处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三人的都有自己丰盈的精神世界!自然~~在家庭的熏陶下,钱瑗自小是读书的种子,成长的非常优秀、内心富足又善良,也在自己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有所建树;连最后的病也是过度劳累而得。他们那种轻松温和、平等自由、爱表达爱意的家庭相处模式是让人欣赏的。
4、 永远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热爱
他们一家人快乐很多,非常珍惜相处的点滴,总会在淡淡的生活中寻中热爱;比如他们出门称作“探险”,走不熟悉的路,去探索新奇的事儿,即使年老,两位老人依旧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这样才能抵过岁月的漫长。
5、 温和而坚定
这本书中,还能看到杨绛先生非常好的品质,她总是淡淡的,不争不抢;有智慧、有格局,宠辱不惊的处理家庭、生活、工作之事。即使两位至亲之人先后离她而去,心中虽悲痛不已,但依旧淡然处之的带着两份思念又独身过了18年的岁月,一个人思念着他们仨。
在她100多年的生命旅程中,她淡泊名利的心态为健康无疑是带来了益处,也是他们家氛围的良药。杨绛先生活了105岁,正如在百岁感言中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所以世间万千宠爱,得之我幸,不得也没什么不幸。”她真是当得起先生之称(先生是对有地位、学识、文学造诣的人的尊称)。
我也像是看了一个丰富的梦,“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梦醒即散。我们能做的是珍惜每一个当下的人和事。
兴许以后我会重读这本书,影音书都有共性,好的东西值得回味,因为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Ps:围城还没看完就闲置了,也是好书,后边还是重返首页而阅了)。
—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