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一种让人勇往直前的力量。你信仰宗教,他信仰科学,我信仰爱情。
遇到这种以爱情为主题的片子我都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朗读者》以二战后的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年龄的爱恋,真实而富有力量。36岁的女主汉娜偶遇15岁的少年迈克,先是情欲的牵引让他们放不下彼此,一个夏天最美的时光中,她给他性与爱,他为她朗读。年轻的少年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愿意一下课就跑去见她,为她读书,愿意卖掉邮票换钱,精心筹备一次出游,愿意放弃同伴准备的生日聚会,当夏天过去,当争吵开始,离别已经悄然登场,他们却发现已深深爱上了彼此。
电影是两个时间段穿插着进行的,主人公的现在和回忆交织呈现,最美的时光过去,汉娜意识到迈克认识了新的同学,即将迎来新的变化,她自卑又胆怯,逃离了这个环境和这段关系。她以为这一段经历会很容易忘记,这只是十五岁少年人生的一段插曲,对于她自己来说,也只是美好的回忆,没想到,一场审判又把他们连在了一起。二战时汉娜曾为纳粹工作,看守和关押犹太囚犯,并且在一次火灾中没有为犹太人开门导致大量犹太人被烧死。法庭因为她承认是她书写了整件事情的报告对她进行了审判,判其终身监禁。而汉娜宁愿被判最重的刑也不愿承认自己是个文盲,她工作的执拗、认知的愚昧和人性的冷漠也让知道这个秘密的唯一的人——她的小情人迈克,放弃出庭作证,证明她是文盲从而救她一把。
多年以后,迈克遭遇婚变,回到老家,回忆再次袭来,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带给他汉娜曾给他的感觉,也点燃不了他心中那份为爱而燃烧的激情。他把这种想念都录进了磁带中:“你不是爱听我为你读书吗?那我就读给你听”日日夜夜,他不停地读着,都是曾经给她读过的书,在读的过程中,他把自己的想念也熔铸进去。只是除了阅读,他没有一句想念的话,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可能是因为他对于她漠视生命的做法无法宽恕。
也是这些磁带给了汉娜希望,让她能够坚持下去,去过原本毫无意义的人生。她以为他早就忘了她,而他也认为她心中本没有对他的爱。爱情曾经以最美的姿态存在在那个夏天,而之后,就以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失意时心底滋生出的想念送来折磨。这种爱情,已经不需要得到对方的回应,爱和惦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个时刻,那个人给的拥抱、亲吻,她笑或哭的样子,她身体的温度,与她做爱的感觉,这些都无法取代,以至于改变了这个少年的一生。
可惜,他们相遇在错位的时间,虽然能够爱上彼此,却很难有相守下去的可能。迈克的磁带给她生的希望,给她求知的力量,她在狱中通过自学开始写简单的文字,但是无数封寄出的信件都没有回应,虽然迈克的磁带仍会寄来,但是他拒绝给她回信,哪怕一个字。汉娜出狱前他们有一次会面,这也是时隔多年他们唯一的一次相见,正是这次相见,迈克的冷漠捻灭了汉娜生活的希望,他抽回了他的手,甚至连一个拥抱也不给,因为在爱与道德面前,他犹豫彷徨了,他的犹豫和迟疑让本就自尊心极强的她最终选择了死亡。
长大后终于明白相爱容易相守难这句话的含义,我觉得应该是相爱难相守更难。我们总是很容易就喜欢上一个人,可能是他幽默,可能是他帅气,或者仅仅是他的手指长得好看,说话的声音好听,但是我们很难确定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一旦会因为一点小事生气,会争吵,会想要跟对方保持相同的频率,会努力去做更多也不计较,我觉得这就是爱的表现。爱让人变得勇敢,变得执着,变得快乐充满希望,变得敏感猜忌,变得难以自控失去理性,变得柔软而需要呵护,变得自私而充满占有欲,当你确定这是爱上了一个人,很快,这种感觉就会失去。因为心里的平衡被打破了,大多数人习惯平静而不喜欢波涛汹涌,在爱情面前,选择放手的人远远大于选择携手的人,倒是以亲情的角度选择一个不是那么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更容易一些。只是,那个曾带给你巨大的幸福和深不见底的痛苦的人,不是那么容易就淡忘的,越是想要掩盖,他越像土壤下的种子破土而出葱葱郁郁地疯长;越是想要熄灭,他越像干柴中的火星越烧越旺。他爱的就是那个人,那个文盲,那个罪犯,那个执着地有些愚蠢不懂变通的女人,爱是无法背负道德的,即使他知道,从众人的眼中,她没有值得他爱的地方,但是他仍然是爱她的,即使那么多年他一直不想承认也不愿原谅她的冷酷,但是他仍然是爱她的。
这就是爱的力量,当你爱上一个人时,真的无能为力。这种渗透进生命的感情,会成为你一生的记忆挥之不去,既甜蜜又痛苦,可是无法选择是否接受,该来的总是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