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喜欢看回忆录,读那些能够为这个世界留下沉甸甸东西的人的过往,会让人觉得仿佛成名成家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或者说,人活一辈子,想要做一个雁过留声的人,也不是那么难。就如赖斯,她在回忆自己漫长的一生时,只讲了过程,没有强调起伏。从赖斯家族最原始的为自由和文明而做的种族斗争,到父母的长成,到对她的养育,到她的求学、成长直到最后进入国家安全部做事,她用的笔调都是平实的阐述。她只是在简单地讲一个家族发展的故事,一个小女孩长大成人的故事,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虽然她从没有说自己在求学时期有多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人,多么用功奋斗进入名校,她只说她喜欢体育,喜欢钢琴,喜欢政治,对俄罗斯的政治问题感兴趣……可是,从她那些仿佛顺理成章的被录取,被招募,被接纳的事例中还是能看到一个正直向上,勤奋好学的小女生一直在做正确的决定,并为每一个决定完全认真地为之努力。所以她才能一直拥有选择的权利,因为她一直努力地进取,用心地学习。在同龄人当中,甚至在同行里她都太突出,以至于,当机会来临时,舍她其谁。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出点什么事情来,首要的就是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只有兴趣之所在,才能让一个真正投入,真正无条件地为之努力奋斗,即使过程很枯燥,也会很享受,因为喜欢。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低谷时,赖斯这样说:我意识到,有些失败必须一个人慢慢去领受。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无论身边的人有多爱你也无法分担你的痛苦,无论别人的经历与你何其相似,也不能和你感同身受。有些孤独就得一个人忍受,有些人苦痛就得一个承受,有些挫折就得一个人面对……成长从来都是不能代替的,就像成功从来都不能复制。
在学习上,赖斯就持之以恒说了一个简单却实在的道理,那就是:一天练习八个小时,和连续八天每天练习一个小时,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很多人,之所以在做某件事情上失败,通常都不是输在努力上,而输在坚持上。就如同减肥,很多人在某一天心血来潮,脑门一热,绕着操场跑上10公里,结果第一天累成狗,连续休息三天,第四天再锻炼,第一天消耗的体能早就得到完美再充满了。再比如学乐器,很多孩子在家长的监督下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考了八级,九级,甚至十级,但是就在考完级之后曲谱收起来,乐器盖起来,再也不练了,因为学会了嘛。等后来某一天,忽然想要抚琴诉心语的时候,却发现好像当初考过十级的人不是自己。
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的案例,在开篇的时候赖斯就提到:任何可以称得上是教育机会的事情,约翰和安吉丽娜都要去试一试——或者说让我试一试。他们相信,教育是一副盔甲,可以帮我抵御一切,甚至可以抵御伯明翰乃至整个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
虽然她不说父母为培养她做出了多少牺牲,她只说父母与她平等对话,很小就让她参与决定,只说她自己身上那些方面有父母的影子。她的父母首先自己就充满了正能量,其中有一句话,赖斯是这样说她的妈妈的:我从妈妈身上看到,如何让自己活得满足而幸福,尽管你的潜力没有完全发挥。这是一个家庭的三观在对孩子的影响,它不用经过详尽的说教,父母只要这样的去做就好了。孩子的心始终是明亮的,他们会去感受,会去辨别,会去做选择。
赖斯还专门提到她妈妈在生活上对她的影响:你穿得比人家正式,是对人家的批评;人家穿得比你正式,那就是对你的批评。在她听了妈妈的这句话后,以后很多年,一直都是遵循这个准则去着装,这让她在任何场合都稳重得体,落落大方。
赖斯的爸爸则在赖斯因种族问题在学校被排斥而苦恼时,跟她直白地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比他们优秀一倍,“他们”也许还是不喜欢你,但“他们”必须尊重你。一个人可以为有成就、有作为的生活找到空间。无助地做环境的牺牲品,是最糟糕的事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社会上,我们的生活圈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就是不喜欢你,不接受你,甚至你只是存在那里,他们就已经很不舒服了。对于这些人,最好的报复或者说回应就是比他们优秀。如果你足够优秀,他们可能依然不喜欢你,但是你的优秀是他们不能否认的。当在单位里,有人总找机会给你穿小鞋,或者上司总是刁难你,你唯一不能做的就是退缩。一旦退缩,你就是在助长他们嚣张的气焰。你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经营自己,壮实自己的实力,直到那些“小鞋”再也穿不到你的脚上,那些上司再也刁难不了你。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你很努力。
赖斯爸爸还说:你也许不能控制你的环境,但你可以控制你对环境的反应。摆出受害者的姿态,或者依靠“白人”来照顾你,都是不可能的。这变成了赖斯对待生活和工作的座右铭,以至于让赖斯后来在种族歧视的问题上,对媒体说出了一句格调很高的话:我宁愿人家不理睬我,也不愿意忍受屈尊俯就的姿态。
这也是一部美国近代文明发展史,在文中,赖斯的成长始终伴随着美国从种族歧视问题严峻的初生国家发展成文明发达,经济发达,文化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关于苏联解体,美俄两国关系等问题,以一个当事人的身份讲述,给我们一个当事人的视角,我们不仅能看到政治的变化,还看到了冰冷政治变更下,人的发展。我这样看不懂政治的人,居然也能看明白事情的始末。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学校教育的组织结构与劳动结构是一致的。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
20世纪,美国政府以“每个人都会教育承担义务”的宗旨普及义务教育,使教育成为每个公民实现自身目标和价值的手段。当一个人忽然有一天想要重返学堂,去获得一个学位,或者想要学会一门专业会一项技术的时候,他可以直接去社区大学先试着听课学习,如果觉得自己能够学会,或者真的感兴趣才真正申请开课。即使是这样的社区大学学习得来的学分,国家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学校都是认可的。最后根据这些学分,学校可以衡量这个人能不能被录取为某个专业的学生,可以申读什么学位。这样富有开放性和接纳性的“义务教育”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愿意的时候去学习,社会始终给他们留着一条路,敞开大门迎接他们的努力。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中,教育才真正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的事情。而且,最令我羡慕的就是每个图书馆的借书量都不限额,只限还书的时间。想起大学时,学校图书馆每次限借一本,市图书馆限借两本就愤恨到蛋疼。
这是一本真正的回忆录,只是回忆,没有标榜,没有歌颂,没有批判,有的,只是一个个充满爱和智慧的家庭教育故事,成长故事和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的故事。
最后分享一句名言:Without sight, without mind.不再眼前,就不在心上,愿我们所有人都能不忘初心,从容面对生活的一切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