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时,我大约十三岁的样子。
有一回,我和阿姨走在路上。阿姨问我:“W啊,你以后想上什么大学?”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哈佛大学!”
阿姨不知道什么是哈佛大学,很好奇,“哈佛大学是哪里的?比清华北大好么?”
“哈佛大学是全美国排名第一的大学!当然比清华北大好啦!”小小的少女,有大大的雄心。
“啊!是美国的呀!哎呀,美国很远的呀!那难不难考呀?”阿姨惊呼着。
“难的哦!只有少数人可以上!”当时的我特别自豪,仿佛我已经是哈佛大学的一员了。
“好啊好啊,你有这种想法真的很好!”阿姨不住地点头。
这个场景在多年以后,偶尔还会在我脑海里闪现。
那个小小的少女,最终去了哪里呢?她没有去哈佛,也没有去清华北大,连复旦交大都没有考取,只进入了一个普通的一本重点大学。
二
20岁以前,我有过很多很多的梦想,比如拯救世界啦、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啦、获得诺贝尔奖啦,等等。
20岁以后,我开始面对现实,不再有宏大的梦想,想得更多的是现实世界里的柴米油盐,活得谨小慎微。
我开始认识到,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难以复制的,成功不仅有内部的条件也有外部的条件。而通往成功的路途,充满了艰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以前,我非常热衷于看名人传记,并且天真地认为,我也可以成为他们。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普莉希拉·陈的故事。
也是13岁的年纪,那个名叫普利希拉·陈的姑娘,问她的老师:怎么做才能考上哈佛大学?
老师鼓励她参加网球队,因为哈佛大学对全面发展的学生情有独钟。
普利希拉因此加入了网球队,并没有多少运动天赋的她,通过刻苦努力,很快取得了进步。
优异的成绩加上全面发展的良好素质,普利西拉·陈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
再后来,认识了扎克伯格,成为了Facebook创始人的妻子。
同样是13岁的年纪,拥有同样的梦想,为什么现在却有这么大的差异?
普利希拉是1985年出生,不过比我大4岁而已。
但我们现在的生活却天壤之别。
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撇开一切外在的东西,主要原因还是因为:
1> 如果你从未对你的梦想进行过规划,那梦想永远只能是梦想。
2> 梦想越遥远,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大。
为什么贫民窟里也能走出伟大人物,而许多起点不低的人,却最终走向了平庸。
三
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我看到许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暂且不说梦想了),付出了很多努力。
有的人清晨5点起床码字,有的人一边带娃一边做着微商,有的人参加马拉松跑步,有的人坚持每天健身。。。
每一样事都不简单。
我非常非常地佩服他们。
我们都是小人物,执着于小小的梦想。
也许,生命余下的时光里,我们依然走向了平凡。
但是平凡不等于平庸,更不等于油腻。
人到中年,仍抱有生命的灵气。
四
25岁那年,我结婚了,和心仪的男生走过红毯,在亲戚的农庄里举办了简单但温馨的婚礼。我爱他,不论贫穷富贵。
26岁,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来自于上帝的恩赐。我爱她,愿倾尽所有。
我的生活中依然有无数烦恼,但是想起我心爱的人们,又生出无穷的勇气。
27周岁前,我跳了槽,得到了去美国培训的机会。
培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去参观了我心心念念的哈佛大学,一个人跟着周末旅游团去看了大名鼎鼎的Niagra falls,去纽约瞻仰了自由女神像,还去了德州拜访我多年未见的朋友。
感谢我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英文,也一直没有放弃对于职业生涯的追求。
27周岁的时候,非985非211的我,月工资破万,并且考出了驾照。
我知道,这些成绩很平凡,不足一提。
但是24岁的时候,拿着月薪5千的我,确实没想过,我会在3年内结婚生子、跳两次槽、去美国培训、工资破万、考驾照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五
还有一个月,我就年满28周岁了,离三十而立越来越近,拖延症和懒癌症依然时不时发作,说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偶尔还是会想起,13岁时的自己。
我问自己:那个曾想上哈佛的女孩去了哪里?
大概只有在回忆里才能找到了。
我们终将平凡。
但我们,也会变得愈加优秀,只要我们依然怀揣着热诚,并且持之以恒。
当今的社会,想学点东西并不难,这么多的资源,缺的只是有心人。
我真诚地建议:当你开始下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希望你好好规划、排除万难、持之以恒、不忘初衷。
一年以后,再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