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为发生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我妈跟我讲了一大堆道理,听完我不但没有减轻烦恼,反而心里更加难受。
我一直坚信,孩子小时候的安全感是父母赋予的,而这份安全感足以化解成人后的大多数苦难。反言之,如果父母和孩子的联结过浅,亲子关系不佳,孩子的安全感会极度匮乏,和父母会成为“两路人”。
我的原生家庭完整,父母恩爱,然而我仍然有着比较重的心结,其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对我既不信任,也不理解,而这导致我和他们的关系并不紧密,或者说,我也并不信任他们,而一个你不信任的人给你提的建议,哪怕言之有理,你也根本不会去听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愿意聆听朋友的建议。
我所经历的,是被怀疑、责备、贬低、控制、压抑,于是有了孩子之后,我特别关注这方面,我会尽可能地全方位支持孩子,比如,我会站在孩子这边,帮孩子说话,关注她的心理变化,做到开导,疏解,谅解,宽容。因为我知道,孩子总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如果太揪着不放,处处讲道理,提要求,提意见,势必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强烈,心理负担增加,对身心灵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现在我的女儿快上小学了,我和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每日的相处中,以及平日里对其他家庭亲子相处模式的观察,我认为以下几点对于提升亲子关系的质量非常有益,当然也是老生常谈了。
一、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
充分信任和尊重是一切关系的基石,让孩子相信,遇到任何事,我都是他的坚强后盾,我都爱他,我不会责怪他,不会评价,毕竟父母虽然年长,但父母所言也不都对,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也拥有完整的人格。
二、少说教,多联结
诸多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父母和孩子的联结至关重要,这种亲子依恋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而很多时候,父母们太自以为是,过于以自己的世界观为中心,总是认为孩子都是错的,从而进行批评、矫正,长此以往,亲子关系势必越来越差,并会导致孩子做什么都没有信心,自我怀疑比较重。家长们不妨多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先不要只顾着评价对错,听他说说自己的想法,有什么打算。
举个例子,孩子说想学钢琴,孩子爸爸没等说完就劈头盖脸一顿说教,埋怨孩子一时兴起,或担心没法坚持而导致学琴荒废。这种就是典型的对孩子不信任、不尊重、不聆听。其实,是否买一架钢琴,是否能坚持学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你是否支持他,你是否了解他为何要学琴?
三、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听完孩子的心声,问问他们有怎样的想法和计划,别急于给出我们的意见。比如,小朋友被别人弄坏了玩具,哭了,有的家长会说“坏了就坏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别哭了”,这种说辞会让孩子觉得你太高高在上,根本不屑于体会他的感受,只要“不哭”就行,至于自己是否难过都不重要。如此倒不如安慰安慰孩子“我理解东西坏了你很伤心,这是你喜欢的玩具,我也很难受”。
英语里有个表达我觉得特别好,听到不好的事发生,先说一句“I’m sorry for you”。听到孩子哭了,闹情绪了,不妨用“我理解……我也很难受”这样的表达,更容易让人感到支持和理解。
四、有时候什么都不说即是支持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父母说什么,哪怕只是默默的站在我们这边,让我们知道无论外界对我们有多大的敌意,在父母这里,他们不会批评我,不会指责我,这就足够了。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有些人穷尽一生来治愈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创伤,这其中就包括不被信任、理解或尊重。为人父母,有时真的应该放下偏见,其实父母才是被成全的那个,如若不是孩子,我们又怎能成为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