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签约作者·米格格
1
“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你要和别人一样呢?”
如果你看过潘婷泰国区的广告片,一定记得这两句颇有深意的台词。
对小提琴情有独钟的聋哑女孩,深受街头小提琴卖艺老人的鼓舞,报了音乐培训班,结果遭到了所有同学的奚落。
残酷的现实把女孩的梦想击得粉碎,在回家的路上,女孩再次遇到老人,她哭着问老人,为何自己与别人不一样?
老人反问她,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呢?音乐是有生命的,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就能看见。
女孩放下了所有的顾虑,迎着众多轻蔑的目光,心无旁骛地练琴。
多年后,在一次青年古典音乐大赛上,女孩以一首《卡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那一刻,回想起以往的苦难与屈辱,早已是云淡风轻。
走出这段广告片,联想到现实生活,再重新品味那两句台词,感慨颇多。
2
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有无数个日夜,我都在纠结。患得患失的压力和焦虑,就像绳子一样把我紧紧地捆绑着,似乎怎么选择都是“错”。
讽刺的是,你越是怕“错”,结果步步都在“错”,甚至“错”得超乎你的预期。
回头再看那一段段曲折的路,才发现真正的“错”其实不在于选择,而在于为了追求所谓的“对”,最终做了违心的抉择。
那时候认为的“对”,就是力求跟多数人一样。因为,当你和别人不一样时,就意味着你是“另类”,你的言行举止都很“扎眼”。
游离在大多数人之外,注定要承受外界的舆论非议和异样的目光,你所有的一切都可能被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正因不愿背负额外的压力,我情愿或不情愿地选择了“和别人一样”。
进入了大多数人的“圈子”,过着身不由己的日子;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甘愿委屈自己,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条路越走越迷茫,越走越找不到动力和理由,除了疲惫厌烦,所剩无几。
当有一天,我想要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时,懵然发现已经没人能够接纳我了,我似乎只能永远做一个虚无的影子
3
身在此时此刻,我曾感叹过:如果时光能倒流,我肯定不会做……
这样的假设,想必你也有过。可就像电影《蝴蝶效应》里所演绎得那般,我们以为回到过去的某个时刻,改变了某一个决定,就能避免后来的那个痛苦的时刻。
但永远预料不到,改变了那个时刻之后,还会怎样的意外等着我们。而那个意外,或许比我们想象得,比我们现在遭遇的,更惨烈。
什么是人生最遗憾的事?
不是做错了选择,因为人生的旅途中,从来就没有一件绝对正确的事。
所谓的正确,是不在内心给自己设置过多无谓的枷锁,是敢打破潜在的世俗规则,是敢遵循内心真正的声音,是敢迈出“非常规”的第一步。而后,坦坦荡荡然地走在自己的途中,风雨兼程。
金正勋在《不谄媚的人生里》说过:
“生活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最可怕的是不知不觉中已然放弃了对自己、对生活的警醒和觉察,任由别人灌输的信念和过去的惯性来支配自己的生活。人生最悲凉的笑话,莫过于用尽毕生努力成功地成为了别人。人只有一辈子,为自己而活才是最大的奢侈。”
4
前天的心理课上,其他几位学员都表现得很积极,我只是静静地坐着,像个旁观者,偶尔还会跑神。
在做最后的分享时,我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状态和感受,同学也很照顾我,让我接受自己的状态,允许自己“什么都不做”。
我很感激这些伙伴,他们给了我共情和接纳。
这段日子,我在努力地从那个黑洞里往上爬。老师问我,是什么力量让我想要这么做?我说,是我对生活还抱有希望,不愿意就这样放弃。
沉淀了两天,再回想这个问题,心里又冒出了更多的声音:
过去我已经失去了很多,真的不想再失去更多;我想重新活一回;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活一回,不再为了成全任何人而委屈自己,不再为了讨好和迎合他人的评价,违背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试着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说出来,无论面对的人是谁,他/她是否接受。
未来的日子,也许你看到的我,不再是从前那般温软善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甚至会指责说我变了。
没关系,我依然是我,内心存留着一份不变的底色,但我不会再按照任何人的想法活了。
其实,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有些选择、有些想法、有些路途,注定要跟别人不太一样,可那又怎么样呢?人一辈子,总有点东西是要留给自己的灵魂,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