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方法论(一)

当人们向你展示自己关于某件事的看法或结论,或是在网上发表一些观点时,他们希望自己的论证能够说服你,让你坚信不疑的加入他的队伍,增加他的声量。

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那么,之后要怎么做呢?大部分人的做法是,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或者是毫无根据的断然否定。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当他人输出的信息进入你的脑袋时,你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将自己的脑袋变成一块海绵,把信息全部吸收,或是在脑海中升起一座高墙,将所有信息阻挡在外。

这样做很容易,但未免对自己不负责任,你不应该轻易成为信息的傀儡。

你应当把自己的脑海变成一块芯片,将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思考信息中的论证是否合理,理由是否足够支撑结论,并对可疑的信息发出质疑的警告。

当然,也有很多人这样做了,尽管他们绞尽脑汁,尽量避免自己成为别人观点的傀儡,希望发现更多有质量的信息,但最终一无所获。

这是因为,向你传达信息的人,他可能耍了一些阴谋诡计,用一些逻辑上的错误或者其他带有欺骗性的推理,让你无法识别出他的论证之下隐藏的真面目。

这样的诡计,叫做谬误。

谬误一般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将与结论毫无关系的推理过程与结论联系起来。
将结论本身当作理由。
推理成立的前提是结论先要成立。

真正的情况中,你面对的谬误可能数不胜数,这需要你对接收到的信息时刻保持警惕,但是也有一些常见的谬误,了解它们能让你在分析过程中省很多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谬误。

偷换概念的谬误

改变一些词语的语义,涵盖范围,使其内涵发生变化。

举一个例子,以下是发生在酒桌上的一个对话:

甲:你还是不是男人,这么点酒都喝不了?

乙:我当然是男人,你看我这二头肌多发达。

甲对于男人的概念是能喝酒,因为能喝酒,所以才是男人;而乙偷换了甲对于男人的概念,将男人的概念偷换为肌肉发达,变为因为肌肉发达,所以才是男人。这种推理谬误就叫做偷换概念谬误。

人身攻击的谬误

想象一个场景。

今天公司开会,一位同事要上台展示他的市场方案,这时,另一位同事说道:“他能做出什么好的方案?”

你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回道:“他刚刚在外面撞了我,一句道歉都没有就走了,这种没素质的人能做出好方案?”

看到这里你应该了解了。对同事能否提出优秀的方案,应该根据他的专业能力来进行推理,而不是用个人品格来作为推理,不讨论方案,而讨论人,这种针对个人的推理谬误,叫做人身攻击的谬误。

滑坡谬误

武林外传中佟湘玉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一开始就不该嫁到这儿来,我不嫁到这儿来,我的夫君就不会死,我的夫君不死,我就不会沦落到这个伤心的地方,我不沦落到这个伤心的地方,我就……”

佟湘玉的夫君会不会死,和佟湘玉是不是嫁到“这儿来”有没有关系,我们无法论证,佟湘玉沦落到伤心的地方,和前两个事件有没有关系,我们也无法论证,因此这个推理是不成立的。

假定一系列的事件,如果我们对其中某一个事件不加以阻止,就会导致其他事件的陆续发生,最终造成极端的结果,这样的推理谬误,就叫滑坡谬误。

贴标签的谬误

这样的谬误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会出现在一些集体生活中。

班级里的某一个同学,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当同学们成群结队一起外娱乐时,他往往一个人坐在教室里。

当你问他的同学们时,他的同学回答:“他心理有问题,有孤僻症。”

当人们觉得自己发现了关于某件事,或者某个人行为的原因时,他们可能只是自以为是的为这种原因贴了个标签,起了个名字而已。这种推理谬误我们叫做贴标签谬误。

二元化选择谬误

一对男女朋友间发生了如下对话。

男:外卖汤又洒了一地,你可以不要再犯这种错误了吗?

女:你为什么这么讨厌我?

这个回答极度简化问题,将推理简化为讨厌和不讨厌。你讨厌我,才说我犯错,你不讨厌我,就不该说我犯错。

将复杂问题极简化,仅通过两个选择来推理论题,这种推理谬误就叫二元化选择谬误。

转移话题的谬误

仍然一对男女朋友。

女:你可以不要一直玩游戏了吗?

男:你为什么总是挑我的错?

如果男生成功了,论题就从男生玩游戏变成了女生在挑错,原本的论题就被转移了。当我们面对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牢牢记住原本的论题所在。

光环效应谬误

公司即将上任新的总裁,在董事会对新总裁的介绍中说到:“新任总裁可以说是最适合担任我们公司总裁的人选,他经验丰富,有众多的成功案例,他对公司的前景信心百倍,并将勇往直前,带领公司再次取得伟大的成就。”

这段演说充满了希望,一个个正能量词汇把我们心中对公司的积极情感全部激发了出来。

但这些词汇很概括,全都是假大空,没有任何细节,它只是提供了一个闪亮的光环,让我们直接相信结论,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不让我们去探究具体的理由。这样的推理谬误就是光环效应谬误。

循环论证谬误

请看以下关于咖啡的论述。

结论:咖啡可以让人清醒。

理由:咖啡有提神的效用。

在这个论述中,支撑结论的理由,仅仅是将结论换了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并没有列出具体的理由来支撑结论,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这样的推理谬误被称为循环论证谬误。

诉诸情感谬误

离婚事件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对夫妻感情破裂,当他们决定离婚时,周围的人们开始劝阻,他们的理由是:父母离婚,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孩子应该在一个圆满的家庭中成长。

通过激起人们的情感反应,利用这种情感反应让人同意其论点,但事实上,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和结论并无关连,这种推理谬误就是诉诸情感谬误。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通常我们在一些希望证明自己观点的文章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某权威机构曾发布一份报告称……”

这个理由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知道这个所谓权威机构的具体情况,我们不知道这个机构是否真的在某一方面有着深厚的知识和实力,我们也不了解这份权威报告是如何得来的,研究过程是否严谨科学,取样是否全面,这份权威报告又是否被其他更多的研究人员证实过是可靠的。

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表述,而表述者无法或者避免提到所谓权威机构的更多具体信息时,我们就要警惕,表述者是否存在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现实情况中的推理谬误还有很多,这里只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但是只要我们在接受信息或与人讨论时,时刻记住真正的主题是什么,并牢牢围绕主题分析信息,就能发现那些谬误。

这些谬误可能是人们无意识使用,或者是故意用来迷惑你,你要学会剥离谬误的面纱,发现隐藏的真相。

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分布在网络的各个地方,当你发现并指出他们的谬误时,他们可能会恼羞成怒大骂出口,亦或者理直气壮,这样的人,就不必与他们讨论了。

最后,轮到你自己向别人输出信息和观点时,你要反复检查,避免这些谬误,才更有说服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 读书笔记 前言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切实有效地提出一些关键问题 这本书的目标是传授批判性的提...
    凫水阅读 3,839评论 0 7
  • 内容简介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
    少穻阅读 1,424评论 1 7
  •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文:Recycler 49/135.11285 欢迎新朋友,给老朋友请安。 旧文加修改,还是...
    Recycler阅读 1,076评论 0 3
  • 《学会提问》(浥芝的读书笔记) (美)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著 前言 A、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提关键问题...
    乐浥阅读 487评论 0 0
  • 22天读十遍《学会提问》,这儿是“我的记录,你的感悟”,你的评论和反馈,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180106,第10遍...
    林含键阅读 2,276评论 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