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密码||上归下切法,破除限制性信念

写文这么久,终于有友友对我的这个神秘方法感兴趣了,好激动……


如果,不幸福,我们可以找到一百个理由,不去感受幸福。

如果,我们想幸福,只需要一个方法就行了。即,好的事物,上归;坏的事物,下切。

上归:即向上归类,找共性,使之一般化,普遍化,抽象化,用归类的方法来看待它。

比如,苹果,我们可以把它上归到水果;水果可上归到食物;食食物可以上归到物品等。

比如,某某洗了衣服,我们可以把他上归为勤快的人,也可以上归为他是爱干净的人。

再比如,老公一周三天回来吃晚饭。我们可以归结为:他爱我,一周有三天回来陪我吃晚饭;也可以归结为,他不爱我,都没有好好陪我吃晚饭。

下切:即下分类,找个性,找原因、找方法,使之特殊化来了解事物。

比如苹果可以下切为青苹果、红苹果;也可以下切为苹果皮、苹果肉、苹果籽等。

比如:某某洗了衣服,我们可以看,他是洗了自己的衣服,还是洗了别人的衣服;可以看他是脱下就洗,还是堆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洗;脱了就洗,我们还可以看他是因为只有这一件衣服,还是有很多衣服,但他就是脱了就洗。

比如:老公一周三天回来吃晚饭。我们要分析他不回来的原因是什么。是加班还是出去玩?是主动加班,还是被动加班?是一直这样加班,还是就这段时间才这样加班等。

同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即,我们的大脑是会骗人的。即,同一个事物、同一实事,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有正向的,有负向的。

一般我们都喜欢把不好的事情上归。比如,孩子没写完作业,就是孩子不爱学习;过节,老公不买礼物,就是他不爱我;家婆说了媳妇几句,就是她针对媳妇,婆媳矛盾等。

我们还喜欢把好的事物下切。比如,别人夸你漂亮,你会说,哪里哪里,我腿粗、皮肤不好等;别人说你小孩懂事,你会马上找出一堆他调皮捣蛋的证据。

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实践证明,大脑就是会骗人的。

比如,看到一个人洗衣服,我们找到原因和个性的东西,以前关于看到他洗衣服,认定他很勤快或很爱干净的结论就会崩塌。

所以,我们要相信一个东西,我们可以搜集很多信息来相信它。我们如果想改变自己的信念体系,只需要找到例外的情况即可。

如果想让我们越过越好,我们就得把自己往积极的方向骗。

如果碰到好的事物、喜欢的事物,立马上归。

比如:孩子搞了卫生,马上上归,我的小孩真的很爱卫生。

老公回来早了,赶紧上归类,老公很顾家。老公很爱我。

如果碰到不好的事物,马上下切,找到原因和破解的方法。

比如,孩子没考好,我们就帮他分析,哪一门没考好,哪一门的那种题型、哪个知识点没掌握。然后,协助他补上。

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总结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信念,有些是好的,它会激发我们去创造、去行动。有的是限制性的,它会让我们固步不前,影响我们的行动,或使我们幸福指数降低。

比如:“我不擅长沟通”;“没有人帮我”;“我学得慢”;“我不优秀”;“我家小孩很笨”;“我的老公不爱我”……

如果想破除限制性信念,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发问的方式下切,从时间、地点、形式、对象、方法等各个维度找到例外情况或者找到方法。

比如:

“我不优秀”。发问:我一直不优秀吗?我在所有的方面都不优秀吗?任何人都比我优秀吗?我没有方法让我优秀吗?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不优秀吗?未来我也没法优秀吗?我从没有优秀过吗?是什么让我觉得我不优秀呢?我想优秀吗?我如何让自己优秀呢?我为优秀做过什么?……

比如:

“老公不爱我”。发问:我老公一直都不爱我吗?他没有爱我的时候吗?是什么让我觉得他不爱我呢?他比任何人都不爱我吗?任何人都觉得他不爱我吗?未来他也不会爱我了吗?我没有让他爱我的方法吗?我可以做点什么让他爱我多一点呢?……

当然,如果找到了限制性信念,基本用发问的方法都可以解决。

但如何觉察限制性信念才是重点。

我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在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对自己发问:我怎么了?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紧张?为什么害怕?

一般会出现一个答案。那个答案通常便是限制性信念。

还有可以写一段对自己、对家人的评价,然后看看评价里有没有自己不喜欢的特点或评价。

然后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把它击碎,或者是找到方法去改变它。

最后,友友如果有限制性信念需要我来帮发问的,可以留言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