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行走中的脑子——一张通票游北欧》游记的一篇,欢迎阅读本文集下的其他文章)
听说有个日本人写了本书,叫《不去会死》。该人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辞职,说走就走了。这本书记载就是他这一路作死的旅程,被偷、被抢、被绑,堪称一部现代版的《西游记》,为了取点生活的真经,真心是多少回面临生死险,面临生死险啊。
这本书我没看过,但是估计其中的主要思想跟我马上要写下来的这些东西如出一辙。旅行中清新文艺的只是朋友圈的照片,手机镜头背后的,多半是臭烘烘的车厢,潮乎乎的旅馆,大把的人民币欧元日元美元……,还兴许是不足3%的手机电量。
带着一身疲惫旅游回来的人多半也能认识到这一点,旅游过程中叫苦不迭的也有,我更惨一点,我还没出发,就觉得烦了。一周前我还面临着将近一个月的单人假期,偶尔神经质地给我妈打电话,让她陪我说说话,否则真的有可能几天声带都震不了一下退化了。再加上我在法国的这个小破城连着下雨,也没什么室内娱乐,生怕这一个月在家长毛了到时候上不了回国的飞机。那时候出去走走好像真的是一件“不去会死”的事情。
为了进一步增加这段旅行的小清新程度,我给它设置了个主题,叫“行走中的脑子”。所谓“行走中”,就是最大程度利用这十天的通票,坐夜班火车、夜班渡轮,绕着圈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位移不重要,路程长就行。而“脑子”,就这些个国际、城际列车上载的最重要的东西了。以前我旅游也是带了脑子的,但是大部分的行程是靠三顿饭串起来的,一个典型的“行走中的肠子”,到了一个地方先问问什么东西好吃,哪里吃东西便宜。好在这次去的北欧物价高昂,为了坐火车也没有太多吃大餐的时间。所以希望能在这些铁壳子翻山越岭的时候想想事,码码字,带点低熵的信息,而不是高能的质量回去。
围绕着这个主题,我陆续规划了四版旅游行程表。在这几天的高强度统筹安排工作下,渐渐经历了从“不去会死”到“去了会死”的过程。十天的通票、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看似自由得很。但是,跨国车票需要预定、夜班火车需要预定、高铁预定、渡轮预定……预定的规则也是七七八八,只有四家铁路局可以网上预定,欧铁官网预定要提前7个工作日而且只能邮寄纸质订单;如果一直不住宾馆,那么需要至少两天洗一次头,四天洗一次澡,哪些火车渡轮上可以洗澡,哪些车站有洗浴设施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挖掘工作;就算是学着流浪者抗住了几天几夜不洗头洗澡,手机没电了咋办,没有谷歌地图导航,没法查询列车时刻表可是涉及到回不回得来的问题;就算是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行程看似完美,真的到了预定的时候,遇到过的情况也包括但不限于:票已售空,网站莫名其妙不能预定,还有浪漫的挪威人只允许预定一整个卧铺包间,就算是一个人也可以订整个的,一个包间合上千人民币一晚。
这话在出发前是不能对最亲近的人讲的,但是我真的担心自己会死在路上。我给自己安排了在奥斯陆火车站的麦当劳过夜的一晚,坐零点的火车跑到丹麦最北边的角落看日出,通过坐两班夜班车消磨过去一夜等等为了作死作大死的事情。这里得说一下,可能对有些人来说熬个夜不算什么事,但是我规律如老太太的生活持续了几年,这次把作息时间打了个七零八碎,生怕自己在北欧的哪个无名小镇无意间冷成了一尊硬壳。
有时我甚至想,那个日本人敢出去走,是不是因为没有做计划?而我,没有刚拿到票就抬屁股走人,反倒是坐下来慢慢的自己吓唬自己,是不是也是活该?
所以我为啥非要计划呢?想了半天,我觉得理由也不过是“没钱”吧。花了三百大洋买了张随便坐的票,如果只是在一些通勤线路上挤着一堆西装革履的洋人转圈圈,想想都觉得吃亏,所以我这些旅游线路硬是包括了瑞士的“伪冰川快线”一段,在YouTube上可以直播7小时的卑尔根到奥斯陆线路,还有瑞典的铁矿石线路的一段,指望着能把绿皮火车坐出观光专列的感觉。另外,也是由于没钱,不能像《八十天环游地球》里的老哥扯着仆人,随时财大气粗地下馆子、住旅店。所以只能运用我这无价的聪明才智,省下这分分毛毛的救命钱吧。
至于真的说走就走了,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活着回来的,就像那位日本老哥。可以说,旅行这个东西,就像是写作文。跟团游是写八股文,不容易出错,也不容易出彩;自助游是写半命题作文,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但是终究有限;而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像是写散文,写得好了,人神共泣,写得差了,人神共弃。而我,从初中开始,就是半命题作文写得相对好一点,所以这次旅行也算是符合自己的文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