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十四章“逮捕与审判”,十五章“东坡居士”

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打卡作业,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逮捕与审判”这一章节是全书氛围最为紧张,情节冲突最为激烈的部分,也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主要描写的是史称“乌台诗案”的全过程,读这一章节总让我联想到“焚书坑儒”和“文化大革命”。

在苏东坡调任江苏湖州时,向皇上上书谢恩奏章,表中一些略带过分的话语,被御史台的一些当权政敌抓住把柄,断章取义,认为东坡诽谤新法,讥讽皇上。

皇帝在谗言的蛊惑下,派钦差去湖州逮捕苏东坡,当时场面气氛紧张,东坡先生的家人都被惊吓到,众目睽睽之下,把苏东坡押解离任,他被当做死刑犯一样,押进御史台监狱。

押解过程中,东坡先生一度想一死了之,可他想到弟弟,想到家人,还有朋友,没有自杀。在长达数月的审讯过程中,饱受精神折磨,和儿子苏迈约定,送蔬菜表示好消息,送鱼表示坏消息。

听说皇宫中有人为东坡向皇帝求情,弟弟子由也愿意削职为兄赎罪,再加上皇帝自身并不想刺死东坡,对这位文学天才有爱护之意,多种原因下,苏东坡只是在“乌台诗案”中遭到贬谪,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但是他的许多朋友因此事受到牵连。

这一章深刻揭示了党争的残酷与文字狱的荒谬,也展现了在政治风暴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助。同时,也烘托出苏东坡在极端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尊严和文人风骨。

苏东坡死里逃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对苏东坡来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体验。他开始思考人生,寻求心灵的安宁。

初被贬到黄州,苏东坡迷茫困顿,未解决温饱,也曾寄居朋友家,积极写诗交友,在短暂孤寂后,他没有就此因官场失意,就此堕落下去。为解脱自己,解决吃食问题,他申请一块土地,每天躬耕其中。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

“东坡居士”由此得名,他在这里筑水坝,建鱼池,移树栽苗,种菜种稻,体验农民丰收喜悦和五谷香。他在这里结交医生、农夫、酒贩、老板,与各色人物交流。苏东坡喜爱做菜,研究的“东坡肉”“东坡汤”“鱼的做法”有些被沿用至今,深受后人喜爱。苏东坡还有着仁慈心,成立“救儿会”,帮助许多人。

如此境地,东坡先生也能怡然自得,作诗吟赋,在自然中寻求快乐,这是一种精神超脱,在后来的生活中,他读陶潜的诗文,学习陶潜,这种乐观豁达的人格值得后人学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