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mile可可
(一)
大学准备出国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女同学C小姐,连续3年都拿到国家奖学金。我们学校,评国家奖学金最后一轮,需要同班同学投票决定,往往一个院每次最多只能有一个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第一年的评奖,C小姐演讲的时候, 她说,如果得到奖学金,会全部拿去捐给贫困灾区。那一瞬间,我真的认为她是一个品学兼优,富有爱心的“国家栋梁”。后来,C小姐如愿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她用这笔钱买了人生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C小姐说,她看不起那些专业成绩第一还留在国内读研的同学,所以她要选择出国。出国对GPA成绩要求很高,所以她连《马克思哲学主义》这样的课,也能拿到96分的高分。方法就是把课本一字不漏地看完,看到不懂的词,一个一个地百度,理解,记忆。课后习题的答案也一字不漏地背下来。C小姐平时除了参加可以获得综合测评分数,有助于拿奖学金的课外活动外,其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图书馆,准备专业课的考试。
大三的寒假,我们几个打算出国的同学没有回家,一起窝在学校图书馆准备GRE机考。因为都是同一届的学生,而且大家都没有考过GRE的经验,所以理所当然最开始就对这门号称“史上最变态的英语考试”给吓住了。C小姐院系里面有一位学长Z君前一年考了1350的高分,所以,我们多次对C小姐表达过想向Z君取经。可惜,C小姐说,自己其实和Z君也不太熟。可是,后来慢慢地,C小姐和Z君一起上下自习,渐渐脱离我们这个“菜鸟群”。新年的时候,C小姐送我一块巧克力,说Z君送给她的,她自己吃不完。晚上睡觉的时候,C小姐告诉我,Z君今天和她表白了,可惜她认为Z君根本就不是她想找的人,因为长得不帅。我好心劝C小姐,既然不喜欢,就别和他玩暧昧,否则这样对他不好。C小姐撇撇嘴,Z君考过GRE,他有很多经验,我必须接近他,否则我怎么考好。最后,C小姐GRE考了1440分,算是我们几个里面最高的,而我,对此一点也不意外。至于Z君,在C小姐踏上美国名校的时候,他还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苦苦准备下一年的申请。
和C小姐混得熟络的时候,恰逢大四上学期考试成绩登在教务系统的前夕。尽管C小姐连续三年成绩第一,她并不希望自己的GPA毁在大四。她常常向我抱怨,担心自己考不好。无奈之下,C小姐逐个给每门课的任课老师打电话,希望老师看在她出国的份上,尽量将成绩提高一点。也不知道,C小姐最后有没有如愿,不过,C小姐成绩好,这是公认的。而且,她总是能第一时间把学长学姐留下来的考试秘笈搞到手,同样地,从不和人分享。
C小姐曾经说过,任何一个她认识的人她都可以让别人来帮她。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惊了一下。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喜欢C小姐,她对我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可是那种感觉就是不喜欢。她寒假没地方住的时候,我热心地帮她搬行李临时住在我的宿舍,可是她走的时候,相处1个月后,我并没有送她。C小姐告诉我,她们班上的同学不喜欢她,她宿舍的同学也都不喜欢她。再后来,和那些一起出国的同学聊起C小姐,都表示不喜欢C小姐,而且一个曾经C小姐的高中同学也告诉我们,C小姐高中的时候在班上也没啥朋友。一起出国的同学说,C小姐每次都会从我们这里以“交流”的名义拿走各种资料,可是当你遇到困难找她帮忙的时候,却是那么难;而且她总是透着一股子“优越感”,难道就是因为她一直都是专业第一?
(二)
读博士的时候,很多仪器,实验方法的创立基本都是靠自己一个人摸索,或者问一下身边的师兄师姐。不过由于实验室很大,师兄师姐很多,别人都没有义务帮你,所以即使别人不帮你,也不能有任何的微词。博一的时候,有时候找师兄帮忙,师兄们觉得我是个新手,又不是名校毕业,没啥利用价值,往往很非常“巧妙”地拒绝我。偶尔要是他们心情好,我就拼命地学。又或者他们心情不好,要是能告诉你一点半点,我也非常感激。等到我博三的时候,自己累积的经验越来越多,也有很多新的博士生进来。这个时候,要是有精力,我会不遗余力地帮那些新手。身边曾经的师兄对我说,你那么认真教他们干什么,他们懂得也没你多,你教他们,他们也不一定感激你。而且,给自己树这么多竞争对手干嘛?M小姐是一个印度女孩,干事情总是大手大脚,不仔细,有时候一台仪器教5遍,也教不会,最后我只能在她的Laboratory Logbook上写下来。实验室其他人都笑话她,而且对她也甚不满意。有段时间,我也对她满绝望。今年是M小姐博士最后一年,前几天M小姐请教我一个问题,当时已经晚上10点,我恰好实验都做完了,于是耐心地对M小姐讲解一番。第二天,M小姐送了我几袋茶叶。虽然我从未想过,我帮M小姐,需要M小姐送我什么,回馈给我什么,可是我还是陷入了沉思。H同事曾经告诉我一句话,我们帮别人什么,不是要别人同样地回馈给你什么,而是希望那个人能够将这份帮助传递在别人身上。突然想起曾经给一位同学搭房救火,却因为各种生活习惯不同而最终必须分道扬镳。最后离开这位同学的时候,我问她,本来当初就是因为想帮助你而搬过来的,住得也不舒服,为什么现在可能连押金都拿不到?同学说,你要搬过来是你自己的决定,你自己做出决定就得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为这件事情想不通,请教师姐,师姐说了句和H同学类似的话,我们帮人不应该希望别人回馈你什么,那样你心里会不平衡。而且,帮助别人本身也是在帮助自己,锻炼了自己的心胸。
(三)
W小师弟整天念叨着自己一定要考到A+的成绩,这样才能找到好工作。我把W师弟当朋友,好心劝导他。大学除了考试,更多地是对于思维的培养。如果一味追求高分,目的性太强,很可能错过一些更好的风景。应该是看着知识本身,而不是它背后巨大的价值。把心放下学问本身,成绩自然会上去。W师弟发来常常的微信,批评我人不能活在自己的理想氛围中,一个人“自私”地为自己,不择手段,也没什么错,又没伤害到别人。而且,你不争上游,不狠一点,怎么有能力去孝敬爸妈妻儿呢?先在这个社会,那些“不择手段的自私者”,说不定也是弱势群体,只不过是因为有了一些自己争得的“优势条件”而显得格格不入罢了。
一方面我非常能理解W师弟的这一番言论,是呀,这个世界上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另一个人呢?有些时候,我们常常用自己的价值观点来约束围观另一个人。那些“不择手段自私的人”,说不定也是躲在另一个角落苦苦挣扎的人呢。
(四)
于是我重新思考对于“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定义。对于那些在困境下不折手段的挣扎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不是一个褒义词?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最开始完全是考虑到它的名气。看着封底的读者留言“这是一本深深感动我的书,它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开心留心这本书。男主角孙少平是一个出生贫寒,即使在书的结尾他依旧干着矿工这个劳苦活。可是他却是最特别的,最值得被尊重的。孙少平大半辈子完美地诠释了路遥的这句“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孙少平虽然贫穷,可是却活得有尊严,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心里都分得清楚清楚。夜深人静的时候,孙少平念叨的那句“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我想,可以告诉那些“精致利己主义者”,付出,关怀,友爱,这些也很重要。也许现在只是利用下同学的友情,以后也可能只是利用下同事的友情,最后大不了为了自己的目的利用下枕边人,那么,最后,还有那些可以不被利用的呢?有志向,追求好生活没有任何错,关键是方式和手段。适当的时候,帮助一下他人,其实也是在帮自己。其实别人对你的态度,很多时候,都会自己别人的态度决定的。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负担和压力,就理所当然地自己可以“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从这个社会汲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