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到别人家做客,有两种情形下会格外受刺激:一是房间凌乱不堪,杂物满目狼藉,再不就是太整洁漂亮,都会让我产生一种冲动,恨不能赶紧回去大清扫。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理这件事越来越无法回避。你能想
象一个爱干净,却又不会收拾的人,有多么痛苦吗?过日子东西越来越多,想整理又理不出头绪,看着心烦意乱,家务永远都干不完,家里的小淘气包摆了一摊儿又一摊儿……这种情形着实令人抓狂,另一方面,社交严重障碍,一想到擦到一半的地,没来的及叠的被子、梳妆台上没来得及旋好盖子的化妆品,一地的玩具杂志书籍….果断地回绝了所有的来访者。
其实我并不懒,尤其在家务事上是算是用功勤快的,即使常常会乱,也绝不会脏,甚至还有洁癖。爱洗爱擦一天到晚跟水打交道,整理收纳换布局,擦抹洗刷勤打扫,怎么整理得好好地,却不能保持呢?
如果只是我自己这样自暴自弃倒也罢了,还有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也是最最重要的,都说孩子是母亲的镜子,如果自己不能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习惯,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居环境,对孩子的造成影响,这就不容小觑了。
有一次,我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个留学生遇到一位神秘邻居,每次见面都是躲闪回避,神神秘秘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原来邻居非常不会收拾房间,导致房间里被杂物堆砌到爆满,他热情的帮邻居整理好了房间,可是不久,邻居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然后照旧神秘。——原来哪个国家都有我这样的神秘人啊…
2
2015年的夏天,我读到了一篇介绍《怦然心动整理法》影响力的文章。醍醐灌顶,如梦方醒。此后一发不可收。《断舍离》、《不持有的生活》、《极简主义》……一系列减法生活的书籍读下来,感知整理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一门学问。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东西太多,占有欲太强。
整理的序曲,是先想象理想中的家居生活,那一定是有花香有意境有品位有审美情趣的家,重要的是还要体现文化气息。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只保留最心动的物品,其他扔掉,让屋子每一件物品都是心动的。
这一关好难,因为看哪件都心动啊啊啊。天生的收藏家,从小收藏古钱,邮票,长大了收藏瓷器,对新崭崭的人民币和购物袋近乎疯狂的喜爱。年青时候,扔东西的力度和速度还是可以的,渐渐退化到买来的东西都会尽量保留原包装,孩子的衣服玩具当作成长记录,自己的衣服都符合黑格尔理论——存在的即是合理。每一件东西都带着怀旧信息和满满回忆,而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扔东西的过程就变得很挣扎,就像藕断丝连的旧情人,总念着过去那点好….
山下英子说: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用勇气和决心去放手的那些东西,决定了最终精挑细选剩下来的东西。精炼过自己,人生才会发生改变。
有了这个理论依据,再结合‘心动’这把筛子,按照书中的方法,从丢弃开始,逐步深入。自从接受了断舍离的理念,用这样标准审视自己,简直是就不可理喻的大奇葩——十几把广告扇子,十几把不用的梳子,办信用卡赠的成套的并不喜欢的杯子,电器的包装盒子,几大包几年不上身的衣服,鸡肋般的厨房用品,旧书旧报旧作业本,不计其数的包装盒包装袋….这些不被使用的物品,如同不被临幸的后宫妃子,放逐她们的同时,也解放了被杂物束缚着的自己,一面细细体会自己的选择力、判断力,一面反省自己不可思议的消费观和莫名其貌的囤积癖。
3
这真的是一场洗礼,令人神清气爽。对,这才是心动的生活。渐渐地,家居环境的整洁清爽,也从环境走到了心灵深处…..
从此仿佛变了一个人,对促销打折,清仓甩卖等活动有了完全免疫,以前看到哪里有一堆人都想看看,恐怕漏掉便宜,现在会对自己说,一直买便宜货,你也太浪费了吧….
以前工作余暇,几乎都是刷淘宝、聚美、唯品会….如今需要什么买什么,每买一件东西都要符合三要素,我喜欢、我需要、我适合。缺一不可。消耗品在能力范围买最好的,宁可掂掂脚,绝不退而求其次。不易损耗的,延迟满足,非买不可原则同上。
免费的一次性的东西不拿不贪不占,不再为三瓜两枣破坏自身高贵的风水。一次,银行的大堂经理告诉我,只需申请一个投资账号无需激活就可以领到一个不锈钢水杯,值好几十呢,我拒绝了。办理账户浪费时间占用资源还暴露信息,杯子如果真需要,就去选购自己真正喜欢的。
更加善待自己,我配的起更好的生活;爱惜物品,因为他们不会无缘无故来到我身边。更加享受轻质生活带来的清新和淡雅。
食物断舍离,令我身轻如燕,言语断舍离,令我更多反观自己……目标断舍离,令我效率更高做的更好……
以《断舍离》为指导思想,把《怦然心动整理法》付诸实践,整理的不仅是家务,而是整个的人生。而且没有止境,因为,如何取舍,如何选择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那份对爱与美的执着,总能让我找回心动的生活。
2016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