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特点和要求
- 简单,从而可以大规模复制
- 有构建系统的潜力,从而防止被别人复制
-
理解
- 简单,要满足三个关键指标
- 大概率事件,是生活中大概率会重复发生的事。
- 可复制。零成本或低成本复制,复制自己的能力。?
- 大规模的潜质。可理解为市场有效需求巨大。
- 有构建系统的潜力
- 自己的护城河,别人学不来,也抄不走。?
- 简单,要满足三个关键指标
-
怎么找到自己的内核
- 类比A:
- 中头等大奖,一次暴富管终生。——憋大招
- 只想中100块钱的小奖,但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反复去买,中很多次100块钱。
- 类比B
- 第一种是试图跨过3米高的栏杆,第二种是跨过了半米高的栏杆。
- 跨3米高的栏杆,风险极大,很难复制。跨过半米高的栏杆,是可重复的简单动作。这种方法的成功概率更高。
- 找到这种方法,重复,坚持,就能取得超乎想象的回报。
- 巴菲特做法
- 全神贯注于寻找可以轻松跨越的半米高的栏杆,而避开我们没有能力跨越的3米高的栏杆。
- 潜台词:必须找到那些可以大规模复制的半米高的栏杆,否则一个个找,太费劲了。
- 类比A:
-
如何找到一堆可重复的小事
- 把握时机。
-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把握时代的机遇非常重要。
- 依靠禀赋
- 利用天赋,以及你已经拥有的资源。审视已有资源,充分利用。
- 形成专业
- 不断完善,不断打磨,进而形成自己的专业护城河。
- 把握时机。
-
总结
好的内核,要求简单,但是背后有一个大概率事件,有大规模复制和形成系统的潜力。?
不是要憋大招,而是找到一堆可重复的小事,组合成自己的系统。
留言
持续学习是内核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可固步自封
内核要符合高频、刚需、大市场,成系统,可复制。
想象一下,自己有一天被抛到体制外,靠什么吃饭?那一点也许就是内核
刘润:按门槛高低和能否复制两个维度,可以把生意分为四种:糊口生意、规模生意、专家生意、伟大生意。
平庸的东西,复制一万次,也是平庸。只有赶超平均水平的差异化,重复才有价值。——差异化。
如何复制成功?不是复制成功的过程,而昌找到成功中的最小可复制单元,或者叫基因,或者叫内核,然后进行复制。是一个抽象再还原的过程。
-
内核要满足刚需,才能让人认可你的价值;——别人需要你
内核要对应一个够肥的市场,才能有无穷的潜力可挖掘。
内核要可以保证无限供给,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内核要发展出护城河,让其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
可以大规模复制是在战术这个层面,战术即行动层;
构建系统的潜力则是战略层面,战略即思考层。
简单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更容易一步一步执行,而构建系统的目的则是打造护城河。知行合一。
-
寻找内核,就是寻找自己的飞轮体系。它看上去简单,是寻找自己能够大规模复制高概率事件的能力。
经过不断坚持和反复,增强回路就打造成不断高速运转的飞轮体系。
内核是你可以重复做、能创造价值的事情。
个人内核和个人优势的区别在于:1.能否复制?2.复制之后能够构建系统优势?例如可汗学院,从给表妹讲数学到在线讲就是复制;形成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就构建了系统。
给小事做定义:小事就是你能够马上去做,并且可以持续去做的事情。我的打卡(英语、健身、写作、学习强国、听得到讲座)就是马上就能做,并且可以持续做的事。还要加上良好的习惯,合理膳食,心理平稳、早睡早起,做事方式。能够持续做的事,还应包括为教学和科研收集的文献、案例和素材,并加以总结、提炼,形成方法论。
试着从现实中找一个你的榜样,他的成就值得你当作目标,他的能力构成与你的特长相似,这样你就可以打包你的多项能力,聚焦于成为你的榜样那样的角色。——七个人物法。
找到内核,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天赋,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圈。二是结合市场需求发展,聚焦在一个能真正创造价值的点上;三是可系统的快速复制。即天时、地利、人和。即要站在浪潮之巅,又要配得上价值需求,还能可持续迭代复制。
梁宁: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之处。这种天分就是你的内核。
内核就是你的核心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核心增长点要简单、可复制、可大规模复制;核心竞争力也要简单、可复制、可大规模复制,同时还要精益求精,形成体系,形成自己的护城河。达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境界。
在领域内只要专注的重复你的角色,把这个角色打磨精致(how),最后成为精品。模式要简单,复制才可能成功。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到模式及这个模式的风险点在哪。控制了风险点,模式的复制成功率就高。
有市场,可复制,做得好,标准化,这是企业在收入上傲视群雄的必要条件。但个人呢?首先是预判市场,2 是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训练自己的标准化方式,让自己达到做得好行业前5%的水准,最后再是达到做得好之后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例如写书/开课/演讲。
比较优势定义:擅长且乐于重复去做的事情。
内核是人生赛车的发动机,找到那么符合长期主义的小事,装进发动机,建立系统化飞轮,启动发动机,才是人生意义的开始。
每件事都有内核,就是用笨办法,不断重复,直到把事情做完,只是由于没有耐心,总想找捷径,所以就永远做不完。
内核是复杂的简单游戏——主体模块极其简单,但是由这些模块组成的系统却极其复杂,几乎可以完成任何事。
内核,并不是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而是大家都有,你却能把它发挥到极致。
内核的建设方向,不应瞄准那些过大的目标,而需要找到时代的大势,并建立适合自身特质性的系统性优势。在顺应大势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系统性优势找到可大量成功复制的获利点,从而用最小的成本换取不断成功的累加效应。选择顺应大势的选题,利用自身的已有优势,找到可大量复制的写作论文的模式,用最小成本换取成功的累加效应。不断坚持且重复,迭代突破,实现长进。
心得
本节课比较抽象,与想象中指出你的内核是什么,如何具体帮你找到内核等问题不同,课程并没有具体讲,只是简单讲了理论,给出了大原则——简单,但具有系统性。不少用户也质疑本节课的内容,但老喻希望你自己主动思考才叫学习,并不打算给你喂饭。
为了理解课程,掌握精髓,我听了240分钟,翻完了所有留言,并做了笔记和思考。
经过学习课程,思考,加上用户留言的反馈分享冲击,我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流。汇成一点,就能理解内核。
首先,内核是人生算法的核心,关键之处,哪有那么容易找到的。但是存在着几个可能性:1,用笨办法把分内的事情做好,通过不断重复,坚持,做到极致,创出品牌IP,进而思考建立系统优势——教学上、科研上、家庭上。2.提高战略思考能力,抓住大势,理解市场刚需、高频,大规模的未来趋势,顺应趋势,持续投入精力资源,单点突破。3.榜样法,模仿法,拆解高手的做法,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总结并掌握并熟练应用。
其次,反馈系统特别重要,如果没有留言从不同角度展开解读,我也不会很快有了自己的理解框架。因此,精读留言,有的需要深化,关注学员,并跟踪其成长。
最后,花一点时间思考自己的内核是什么?利用已有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内核,找到自己的飞轮,利用已学到的J曲线思维心法,不断精进,坚持做好,保持积极的心理,建立人际圈和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