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孩子吃着了”,这个说法科学吗?(11)

关于孩子进食技能的发育与孩子饮食的关系,你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一是,孩子食物接受的模式发展。婴儿除了受先天的甜、酸、苦等基本味觉反射约束以外,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形成对味觉的一些感知。味觉感知,是对食物营养价值的指示,对食物接受的模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婴儿对能量密度较多的食物和感官好的食物容易接受,而对其他的食物就不容易接受。这个特点看似对孩子有利,但一旦对能量味觉的指示被开启后,再调节摄入就会发生困难,这可能就是儿童肥胖症发生的原因之一。儿童对食物的接受模式,源自于对多种食物刺激的经验和后天所进食物的经历,对基础味觉反应的一种修饰,这提示学习和经历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提醒家长们,在孩子的饮食问题上,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让孩子学习和训练进食各种食物,让其食物接受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是,挤压反射。新生儿至3~4个月大的小婴儿,在进食固体食物时,会出现一种医学上称之为的挤压反射,就是这么大的孩子,在进食固体食物时,舌体会抬高、舌头向前吐出,来拒绝食物进入嘴内。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婴儿最初的这种对固体食物的抵抗,可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临床意义是防止吞入固体食物时,进入到气管,而发生窒息。因此,在4个月到6个月左右,也就是在转奶期,需要给孩子添加辅食时,如果是用勺子添加新的泥状食物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尝试8~10次才能成功,不能一看孩子拒绝,就不给喂了,就不能达到让孩子训练和学习进食的目的。

三是,咀嚼。大家知道吸吮和吞咽功能,是先天就会的一些生理功能,而咀嚼功能的发育,则需要适时的生理刺激,也就是说,这需要后天的学习与训练。在孩子转奶期及时添加泥状食物,是促进咀嚼功能发育的适宜刺激,并且咀嚼功能的发育与完善,对语言功能的发育也有直接的影响。后天咀嚼行为的学习敏感期,是在生后4~6个月。因此,家长有意地训练7个月左右的婴儿,咬嚼指状食物、从杯子中咂水,9个月开始学习用勺子自己进食,1岁时学习用杯子喝水等,都有利于孩子的口腔发育与成熟,对孩子一生的饮食与说话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乳母营养和婴幼儿饮食指导 乳母营养 哺乳期间母亲饮食的重要性:对婴儿 母亲的饮食营养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母乳的营养成分...
    虞文施阅读 4,359评论 0 0
  •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对营养素的几个概念、什么是宏量营养素等问题,向你做了介绍,想必你已经有所了解。 今天,我继续...
    杨金社阅读 1,373评论 1 0
  • 这一日,母亲抱着孩子在窗台上玩耍,小孩子高高举着小手想要够东西,可他们眼前除了这明晃晃的玻璃并无他物。母亲细细观察...
    阿依达阅读 3,173评论 2 1
  • 今天休息,从广州到深圳,原因只是因为Stayreal cafe 今天开业。不止一个人说我太拼了,连我自己停下来的时...
    Echo丽阅读 2,299评论 0 1
  • 每日一灸方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具有形成血栓子止血的功能,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血症”范畴,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
    馨漪_a926阅读 3,247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