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岩井俊二一辈子都在拍“暗恋”,将纯爱风发挥到极致。
就像他拍的电影一样,岩井俊二本人说话时语调严缓,吐字很慢。
岩井俊二对待自己电影的态度,就像他与身边人交流时的状态——与其说他在跟对方说起什么,不如说他在与另一个自己对话,
他很容易地沉浸在了自己的讲述里,直到对方打断,但很快,他又进入了下一个"自己"。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世界里,光与影成了不可缺少的角色,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都在诉说着独特的青春物语。
l 情书
1995年,岩井俊二执导了他的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
在2021年的5月20号,《情书》再一次被搬上了荧屏。
这份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暗恋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首映的当天,岩井俊二在微博上发布了A WINTER STORY的演奏视频,
听到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好像将人拉回到了电影里——森林、坟墓、书信、积雪的平顶屋……
“情书”就像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过往的情愫与青春在藤井树的回忆下逐渐变得清晰、鲜活,
像是经年后整理出的旧书信,让人沉下去。
在回家的路上等着给路过的她套纸袋、通过询问学业问题来获取相处机会、为她出头、故意捉弄……
那些在后来经典青春电影里常常出现的场景,在这里都有迹可循。
情书的剧情缓慢而生活化,一切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
青春期懵懂的心动,绵长而又不可言说。
后来的后来,
我们才慢慢明白为什么得了27分英语考卷的人当时那么纠结“break”的过去式。
青春文学不管过了多久都会吸引一大批目光,
很多东西都会过期,而关于青春的记忆却随着时间的沉淀,在这一段单行道上熠熠发光。
那些尘封在书页里的小秘密,那些当时故意为之的捉弄,都在以后看起来都单纯有趣。
在无人借阅的书上,反反复复写着熟悉的名字,
就这么安静地诉说着那份沉默的悸动
藤井树的爱,最终藏在了书里的那张借书卡中,
肖像画里埋藏的正是少年最纯真的情怀,和最饱满、最热忱的深情。
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告白,还是被你听到了。
纵使青春留不住,纵使此情已惘然……
“你好吗?”
“我很好。”
这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与答案在山谷中回响,是一方的释怀,也是另一方的缅怀。
普鲁斯特说:“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细如流水的爱恋,就像时间本身,
看似每一个不经意的分毫,都积聚着心头的牵绊,沉甸甸的情怀……
与《情书》类似的,还有岩井俊二的另一部作品《四月物语》。
l 四月物语
1998年,岩井俊二执导了由松隆子主演的爱情片《四月物语》。
这部电影总时长67分钟,其中近40分钟的时间讲述少女的大学生活碎片,
许多场景和对话都是在现场即兴创作而成,散文式的结构,也让影片中日常生活显得更为真实和可触碰。
每年樱花飘飞的四月,
是日本大学开学的日子。
北海道少女榆野卯月只身一人来到东京武藏野大学开启全新的独居生活。
陌生的街道,不熟识的环境,让她有点感到不知所措。
在新生自我介绍会上,面对大家的调侃紧张地坐立不安;
在搬家公司搬运家具时,搭把手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询问书店位置时,没听清也不会向相同一个人再问一遍……
直到电影结尾,才逐渐将榆野卯月的秘密铺展开来,
如此这般的一个人,却选择为爱远赴千里之外……
“武藏野,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关键字。我把整个夏天,都给了武藏野的武藏野堂。”
或许有时候,爱就是充满着无数的未知解。
在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
“陌生女人”为仅有数面之缘的“我”等待了一生,而“我”收到来信才发现很多东西并非巧遇的相逢。
卯月也是如此,
见过他弹吉他的样子,所以看到乐队演奏眼神不自觉地就会落到吉他手身上,
习惯远远望着他的背影,悄悄撕下他不再需要的名字牌,
把一切的一切埋在内心的深处,
直到他消失在开往东京的火车……
你知道吗?
这场巧合我已经走了99步。
一场瓢泼大雨带来了久违的相识,
那场雨像是北海道的雪花,也像是漫天飞舞的樱花,
她最终大声喊出了他的名字。
“我高中老师说,成绩恶劣的我居然能考上大学,真是奇迹。我想这就是爱的奇迹吧。”
电影里那种沁人心脾的清新感大都来自于青春的能量场,
于是像散文诗一样的《四月物语》才有了戚戚的呼吸声和生命力。
青春的思绪永远都是流动的、飞扬的、遗落的。
没有开头,没有结尾,
许多暗恋也如此这般。
“如果说陪伴是最好的告白,那么等待呢?
等待中有欢乐、有焦虑、有无可奈何和迫不及待……
等待中包含人间百味,
等待也不是想象中的撕心裂肺,或者山花烂漫,
更多时候,等待是个体力活。”
春天到了,你等的人,回来了吗?
或许在冬天可以一起去一次白雪皑皑的小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