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很大
第一训 立命之学 这一篇“安身立命之学”就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的种种检验验证告诉他儿子。 了凡先生曾在慈云寺遇到了精通《皇极经》的孔先生 算了他的流年命运 某年考第几名 某年当选大尹 某年寿终正寝 可惜没有孩子。今后的很多年里了凡先生的命运和孔先生算出的结果丝毫不差。因为知道了自己的一生 都已经定了 所以就什么都不想了 并且可以3天3夜不起一个念头 。然而他还是有一个念头 就是什么都不用想了。如果是真正完全没有念头 命数便拘他不定。念头一起就会落入阴阳定数 就可以用数理来推断命运。后来,了凡先生拜访了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懂理论懂方法,如理如法的求 就能求富贵得富贵 求儿女 得儿女有求必应。“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方寸”就是心地。内求 外求都要从内心求,“求在我”在自己。道德仁义是内 功名富贵是外。如果不懂得反躬自省 向外求都是徒劳。而了凡先生命中注定的 福相不及科第 无子 寿命不长 全都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不好导致的。 好洁 善怒 不能容人 爱惜名节不能舍己救人 多言 喜饮 晚上不睡觉 聊天作乐 ..... 云谷大师又说 享千金之产者 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 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 定是饿死人物 这些开示很重要 却绝对不能迷信。“知过能改 善莫大焉”世间最大的行善就是改过。修行的功夫最重要的是能心平气和的把自己的毛病找出来 找出自己的过失到底在哪 才知道怎么去修正 怎样去改过。“吝色贪婪者转以施舍 愤激者转之以和平 虚夸者转之以切实 浮嚣者转之以沉定 骄慢者转之以谦恭 惰逸者转之以勤奋 残忍者转之以仁慈 怯退者转之以勇进”务必要集德 断恶修善。过去的事已经过去 不要后悔 不要再去想它 要紧的是改正现在修正未来。 改造命运的第一步就是痛该前非 扫除积习 时时警觉。严自克制 保善天真 如保赤子 命运改造全权在己不属造化 极善之人 数固拘他不定是也。《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这一生创造的善业当然你自己享受。《易》为君子谋 趋吉避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朱子家训有云,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人家批评一句责骂一句业障就消了。所以有过失不要隐藏。云谷禅师赠送了凡先生功过格 教导他依此修行 每天检点反省 有过失要记下来 修的善也要记下来。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私无欲处感格。无心就是没有望下去分别执着 戒定慧。了凡先生起求子愿,许行三千善,三千善事圆满生男天启。后又许一w善事 求得进士。后来做了县长 公门里积德容易 造罪也容易,一般人没有这个机缘,不在位 行善造恶都不太大;得到这个地位 有这个机会造恶造善都不能不谨慎。他所造作都比一般人来得深广影响也大得多。中国过去的教育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教你常常想自己在社会上 道德学问事业能为社会大众所尊重是祖先的光荣。所以对于祖宗的祭祀 祠堂的建立都非常重视。这是中华文化的大根本。人能孝亲 能够不忘本 自然能够心正行正 不会做坏事 。有聪明才智的人很多只因“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因循”是放逸 懒散 偷安,日子得过且过,混日子 这样过生活 就是定命。怎么生 怎么死死了以后要到哪一道钱全按着定数安排 这就是云谷禅师讲的凡俗之人。了凡先生将云谷禅师教他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写出来传授给他儿子。了凡先生依此修学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对云谷禅师所说理论和方法深信不疑。希望他的的儿子能修学用功 把改造命运的方法 熟读深思细细品味把它变成自己的行为,努力去做。光阴空过 不可虚度一生。
第二训 改过之法 古人听到别人的谈话,举止动作,就能判断此人的吉凶祸福,而且判断得很准确,后来都应验了 小则一个人成功失败,大的能看出国家的兴衰 他们有这种能力是懂得因果报应的的道理。你言善 行善,稳重厚道,就可以判断你有福,有前途。言语刻薄,行动轻浮 这个人没有前途。即使现在很得意那也是昙花一现,这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出一生吉凶祸福,所以心行言动不可以不谨慎。这不仅是理论 也是事实。一个人一个国家都是这样。事还没有形成 它就有吉凶预兆,这种预兆都是在起心动念处,在所作所为处。所以头脑冷静 很有理智的人,能够观察得出来,预知未来的变化。“俗眼多翳”俗人看不出这个预兆。世间法的大根本就是诚 圣贤之道 唯诚与明。所有的祸福吉凶都有预兆。福将要来了,看他的善心、善行— 能把自己的利益共享这是善行 他的福报也快到了。若只顾自似自利夺取别人的利益 不肯共享自己的利益他的福报是会享尽的,灾祸就来了。所以只看到他想的不善 做的不善,就知道他的灾祸快来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可以从这个原理来观察。只要冷静细心,没有看不清楚的。所以吉凶祸福、世界的安定动乱、国家的兴衰都可以预知。现在想要得到福报远离灾祸,在行善之前 必须先改过。改过之前,首先要知到廉耻 羞耻。知道耻近乎勇。唯有知耻才能真正改过自新奋发向上。古代的圣贤大夫跟我一样是人他能做百世之师 为什么我做不到 要这样去反省。耽染尘情 尘情是五欲六尘 财色名食睡是五欲,贪嗔痴慢疑这是染污 色声香味触伐叫做六尘,就是这些污染了我们的清净心 要放下这些尘情。做了不合理的事情 以为别人不知道 傲慢 没有惭愧之心虽然他现在有人身的样子 所造的恶业将来必定堕三恶道 起心动念一切行为都要谨慎 人家成佛成菩萨 我们还在搞三恶道、搞六道轮回,世界上最大的耻辱莫过于此了。改过第一就是要“知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耻”这个字与人的关系太大了 “知耻”可以成圣贤,“不知耻”必定沦落三途!第二,要有敬畏之心。天地在上 鬼神难欺。即使在很隐秘微小的地方,没人看到的地方 一点小小的过失都逃不过天地鬼神的法眼。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有重大的罪恶这些鬼神就要来惩罚我们。就会遇到灾难。求一心不乱 求上品上生 求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第一等大智慧 大福德人。古人慎独功夫出众,纵然在家关着门 也穿戴整齐。像见宾客一样慎重。即使在私室中 亦如十目之所监视 十手之是指。不敢随便。人知耻,就有敬畏心,就能改过,就能灭罪“忏除业障”聪明人很多 然而法器却难得。要让自己成为一件干净的法器 首先就要改过。法器不是说聪明 举一反三 而是若这个人心地清净、善良 没有贪嗔痴慢 这是法器再笨都不怕。世间无常 肉身易陨,必须要把握时间 天天改过 天天修行 把自己的的错误行为都修正过来。我们这些年来 体会到心清净 身清净 就不会生病。没有忧虑烦恼 年岁虽长不会有疾病 不会衰老。比如李炳南老居士是最好的榜样,他天天讲经说法,还有很多应酬。还保持健康长寿而不生病 ,六根聪明不输给年轻人 他就是心清净,身清净。 一个人作恶不知道忏悔改过,恶名流传到后世 子孙都没办法替他洗刷。这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恶业必坠地狱。堕落到地狱诸神菩萨也没有办法帮他的忙。因为人受苦难的时候是听不进去好话的。第三 要勇于改过,第一条讲“知耻近乎勇”知耻是开悟自觉,知耻是开悟的条件,知耻是从内心里觉悟,畏惧是外力的加持使我们不敢做坏事 时常怀着“知耻畏惧”才能勇猛精进。真正做到“须发勇心” 人不去改过 很多是因为 得过且过 面对困难退缩。我们必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 不烦等待。勇猛精进。不要怀疑,不要再拖延时间。说做就做 从现在开始,绝无退缩。小过失 就像小刺在肉里要快速的想办法把它去掉。。不觉差就是盲目不仁。大的罪恶 就像毒蛇咬了手指,不要犹豫,赶紧把手指斩掉! 为什么?不斩掉 必死无疑。这是比喻 要 下定决心斩断一切罪恶!把这些过失改过来认真反省,业障就消除了 。业障少的人必然充满欢喜身心愉快、没有负担业障少就是烦恼少,烦恼少心地自然清净,常生智慧,于世出世间法,身心世界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要有决心,要能省察——先要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勇敢的去把它改正过来。不要忧虑 不要害怕。“此风雷之所以益也”人能有果断、决心,改恶修善,说做就做,这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没有犹豫,立刻改过自新。这就是《易经》里“风雷”这一卦里所显示出的卦相。改过自新必须要具备这“三心”——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知耻是自觉,敬畏是知道惭愧,才产生出勇猛心来改过 。由此可知我过失 为什么改不掉??原因就是没有耻心与畏心,没有力量产生勇猛心。勇猛心是从知耻、敬畏里生出的,人不知道耻也不怕别人笑话他,就没办法修善了!具足三心 有过即改。就像春天的冰——春天天气暖和了,冰薄了,没有冬天结的那么厚。太阳出来冰就化掉了—就是智慧增长,业障消除了。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 有从理上改,有从心上改,下的功夫不一样 效果也不一样,王阳明先生的心上改事上练 能达到知行合一是最好的。以前杀生,现在不杀,以前发怒骂人 现在戒掉 不去发怒,这就是先从事上改过。在外在改过其实有百倍之难,病根是心,心不清净 没有拔除东灭西生。终究只是表面功夫。善于改过的人,未禁其事 先明其理。如果错在杀生就想,上天有好生之德,万物都爱惜性命,杀掉别人养活自己,这么能让自己安心?况且你杀了它,有受到屠杀切割 还要被烹饪,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蔬食菜羹,也可以填饱肚子,何必杀害它们的生命 损害自己的福分?!!小孩越小 吃素约好 福德根基越厚,长辈没有智慧 会使我们不知不觉中犯下很多错误 罪业。过去喜欢发脾气嗔恚心重。如果能够认真反省,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别人有过失 我也有过失,我不能原谅别人的过失 别人又怎么能原谅我的过失呢。想到这个地方就不会有责备人的心了,反而有怜悯之心。“矜”就是怜悯。他无知愚昧才会犯过,对于真妄、邪正、是非厉害、没有分辨的能力,所以不能改过自新,不能断恶修善,应当怜悯他人,不要去责备他,这是与诸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本无可怒者,即使相犯——我这个身,身不是我。我们的清静心 永远不受侵犯。顺境里不起贪心,逆境里不起嗔恚心。顺境逆境里都能保持自己清净、平等、慈悲。这是真正的改过。常人做不到 不能改过自新,英雄能改过自新把所有的毛病都改正过来,这才是英雄 这才是豪杰,没有自以为是的英雄豪杰大圣大贤没有一个不谦虚忍让谦敬是性德的流露。真正有学问的人不会怨天尤人。学问是智慧,是从真性情里流露出来的,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怨天尤人。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会有人批评 不要怪别人 反过头来要感谢他。想自己 是自己的德学还没有成就,还不能感动那些人。“吾悉以自反”“历事练心”事就是日常生活中与一切人、事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提供自己反省,修行者首先不怨天 不尤人,看别人不顺眼,就是自己业障现前,别人是佛是菩萨,没有一点毛病,我看不顺眼,是我的业障,是我的毛病。六祖大师讲“若见他人过,自过则相左。左是堕落。右是升左是降。是自己的业障现前。就要堕落。散财童子是真正的修道人,不见他人过。只见到自己的过失,自己改过自新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看别人的过失。最上乘的改过自新是从心地上改。闻谤不怒,这是定,这是智慧,逆境逆缘现前 正是我们修忍辱波罗蜜的时候,古时候锻炼一个学生看他是不是法器,会处处有意去找麻烦,有意折磨他若他不能忍受 离开了 就算了 有定 就有真智慧不会被外界所动摇。其它所有的过错全都用这个道理去想,这个道理既然明白了,过错将会自己停止。为什么说要从心上改 无数的过错都是我们的心造成的。心清净了,无量劫来的罪业都没有了,清静心是心里一念不生 一起心动念了罪业又现行了。过失有千万条,不必逐类寻求 只要一心为善 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何必从细枝末端上去改。最上乘的改过是治心 当下就清净了,刚有妄想就要察觉,能够察觉就能清净心了。即使我们做不到最上乘的治心,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需明理以遣之”遇事时冷静的想他的理;通情达理以后,人心自然就平息了,妄念就会减少,愤怒可以化除。我们要发耻心(知耻)、畏心、勇猛精进心,这是亲因缘;还得加上“增上缘”就是要有好的同参道友提醒我们,在外面帮忙一把“一心忏悔日夜不懈”如果一懈怠又造罪业了,决定不能懈怠 这样的功夫 经历一七 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成效。或觉心旷神怡,或觉智慧顿开,或处理繁杂的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或梦吐黑物或梦到过往先贤的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而不能因为这样就自高自大 心生傲慢,画定界限而不能继续进步。卫国大夫蘧伯玉 20岁的时候就已经觉察到自己的过失,而尽改之,至二十一岁时觉得二十岁虽然改还是有太多过失,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这是年年改 月月改、天天改。。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这样认真 有恒心 毅力,忍辱、精进功夫,足为后人效法。我们这些普通人,过错多得像刺猬身上的刺,想想今天昨天去年 好像也没什么过错 这是什么原因呢。心粗而眼翳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就不会改过 就永远不会有自拔出头的日子。一个过恶深重的人,是有效验的。有的心思精神提不起来记忆丧失 容易忘事 或者没有事想事 叫无事生事。这些都是业障现前。 或者见到正人君子不好意思心有愧疚,或者听到好的正确的论述不高兴,或者给人恩惠 别人反而怨恨你。有黑白颠倒更严重的精神分裂,胡言乱语 词不达意,这是业障相当严重了。都是作孽的表现。 有这些现象,就要认真忏悔,要奋发把旧的习气革除,不能再因循苟且!如果不改过 不自新 前途就没有了!所以一发现这些现象,立刻就要回头 回头是岸 不可自己误了自己一生。真正把自己的毛病习气革除了 才可以接受教诲修善积德,如果不是真正的法器,教他是没有作用的。特别是教法 传法一定要传给有条件的人。过失少 心地清净 勇于改过 有智慧的人才是法器,若是一身毛病传授给他 将来造业更重。他要不得法 害人少 造业也少,要多学了一些本事大了 能力强了 坏事做得多造业更重。非其人不传。
第三训 积善之方
《易》曰:“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徵之。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孝之人,只见自己过 不见别人过。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试以往事徵之”我们从历史事实上看到,以下了凡先生所举的人、所举的事,都是当朝的——就是明朝—距他几十年的事。开始都是一些行善积️ 子孙享福的例子。然后是非善恶是很难辨别的。我们时间人的标准,跟圣贤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春秋时候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府是官府。这个人为什么会到诸侯家里去做臣妾呢?“臣妾”当时指佣人。都是有罪犯法的人,分发在达官显要家中服役。只要有人肯拿钱把他赎回来,就等于替他缴纳罚金,他就可以恢复自由,这是好事。政府奖励社会上有钱人多做一些好事能帮助这些人恢复自由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子贡在诸侯家里。把佣人赎回来,政府的奖励他不接受。孔子听了很不高兴。曰:“赐失之矣!”“赐”是子贡的名字。是说子贡你错了。“夫圣人举事,可以易风移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这就是圣人的是非观念,跟世人不同他看的是整个社会,希望建立良好的风俗习惯、道德标准:圣人的教导是普遍为百姓所建立的,不是为个人。如果单就个人来讲。子贡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值得赞叹的;但是他把风俗习惯破坏了,他的过失在此。非独适己之行也,不是为某个人”“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在当时,鲁国社会上贫穷的人很多,富有的人很少。“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政府的奖励对一般百姓有鼓舞作用,今天子贡不接受奖励 大家称你是个好人,以后有人做这件事情,政府的奖励,他们就不敢接受了。一接受人家就说是为了图奖励而做的。于是大家都不愿做了,那么政府这个好的制服就被破坏了。如果要鼓励一般人都行善事,子贡应该要接受政府的奖励,不是为个人而是为社会大众。这就是圣人与常人见解不同之处。子路在路上 看到一个人掉在水里,快要淹死了,就下去把他救上来。这个人牵一头牛送给子路,感谢他救命之恩,子路就接受。孔夫子知道了很喜欢。赞叹子路说:“从今以后,鲁国人“多拯人于溺矣””—人有急难的时候用于救人的人就多了。为什么?被救的人一定感谢。这是鼓励大家救助灾难。
第四训 谦德之效果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看月亮的盈亏就能体会到这个道理。满月后光亮必定是一天天减少,月未满时光明会一天天增加。这是“天道”水满就往低洼的地方流,这是“地道”鬼神看你得志,就升起嫉妒心,想方法加害你,找你的麻烦。。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鬼神也怜悯你、同情你,想帮助你一点。人也是如此。《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有凶,只有谦卦“六爻皆吉”上面是坤卦,坤是地;下面是艮卦,艮是山。高山在地下表示谦虚。所以德位愈高,愈要卑下。世出世间真正得到好处得大利益必是谦虚之人。《易经》《尚书》里所讲的非常有道理,都应验在日常人事之间。了凡先生每次和同伴一起去考试。看到寒门子弟将要通达,必定都有一段谦虚的时光。看相算命是其次,看到一个人断恶、修善、积德,才是真正创造命运、改造命运。福善有真假 有半满 有是非。好心修福还造了罪业,还自以为是修福。所以要先读书,读书才能明理。明理才能修福。人若智慧现前,自然收敛 稳重 温良 谦敬 忍让。断恶 修福 积德你的命运就会改变。“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善恶福祸都在一念之间。“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智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