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有一个朋友,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只是一个实习编辑。
她大学学的是人力资源,转行做的编辑,其实她的文笔算不上好,只能勉勉强强凑合。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文章写得还很稚嫩,为这事,她的主管没少“教育”她。
但随着时间越长,就越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成长。
仅仅花了3年时间,她就从一个实习编辑,做到了公司的资深编辑。
我是她的忠实粉丝,看了很多她写的文章。
现在她的文章,可谓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对读者的心思揣摩的很到位,文字表达也越来越细腻,后来还写出了很多爆款文章。
几年下来,好像她永远有文章可以写出来,也永远能提出新的观点。
我问她:你就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吗?
她告诉我,虽然每天工作量都很大,但不管多忙,她每天都会花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学习。
因为她的工作是写文章,所以每天必须得抽出时间去研究、阅读热文,再积累一些写作素材。
她说这些准备工作,比真正去写一篇文章,更重要。
她能有现在的写作功力,离不开她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再忙,也不能瞎忙。”她说
❷
我有一个朋友,今年升了职,还出了一本书。
你以为他是作家或是新媒体从业者吗?
都不是,他本职工作是市场经理。
去年一年有200天不在家,不是睡在公司就是出差睡在酒店。工作最忙的那两个月,平均工作时间超过了18个小时。
时间被塞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做不完的方案和忙不完的应酬。
但即便是在这样忙碌的日子里,他还是靠着业余时间写出了一本书。
他说他在升职之前,每天都有不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利用上班的空闲时间,有计划的看书、看电影、看纪录片;有规律的运动、报名写作培训班,学习新技能;还出国旅游了好几回。
在那段时间里,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思考、学习。
他深入梳理、复盘了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总结了之前的工作,也做了很多的未来规划。
我们常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其实真没错,只有局外人、或者能跳出工作局限的人,才能理智的发现自己工作时存在的问题。
只有空出时间,才有机会去反思和总结。
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总结之后,他迅速找到了自己工作的状态,接连做成了好几单业务,很快便升了职。
尽管现在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没有放纵自己。挤出工作后的空闲时间写了很多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是他之前的经历、观察、阅读和思考的产物。
对他来说,空闲的时间,不仅是意味着休息和娱乐,更是沉淀与调整。
❸
有句话说:欲速则不达。
这个浮躁的社会,让我们有了更重的得失心。
每个人都急功近利的盼着成功。
巴不得今天付出的努力,明天就能看到回报。
但罗马从来不是一天建成的,成功也不是可以一步登天的事情。
就像是1000米长跑,如果在前面200米就耗费了80%的力气,后面的800米,你就只能靠着仅剩的20%的力量去苦熬着。
急功近利的人,虽然在一开始可以跑得很快,但却跑不长远。而真正的高手,却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始终匀速向前。
我们需要努力,但同时也需要保持耐力。
如果你感觉自己实在很累,工作没有效率,不妨歇一会。
趁着休息,调整自己的呼吸,调整自己的步伐,再慢慢加速跟上。
要知道,越是懂得张弛有度的人,越是能跑的更远。
别把不停忙碌,当做是不断进步。方向错了的努力,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❹
有人说,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有时间成长。
有些人,勤勤恳恳、忙忙碌碌的工作,却长期看不到成效。
他们沉浸在自己忙碌的世界里,觉得只有忙起来,才叫做充实。但他们不知道,这种小打小闹的忙碌,只会害了自己。
当你把所有精力和时间都耗费在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上,你哪还有精力去攻克工作和生活中的大苦难?
再忙,也得花时间学习。
在职场上,如果不能保持自己的独一无二,只甘心做一颗勤勤恳恳的螺丝钉的话,迟早会有更年轻更优秀的螺丝钉把你替换下去。
只有不断学习、思考,钻研自己的工作方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才能在职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功,大都不是一夜之间实现的,都是靠的小小的习惯和长久的坚持。
别小看你小小的习惯和坚持,日积月累下来,谁也不知道到底能实现多大的能量。
另外再说一句,
再忙,也得好好生活。
忙碌的本质是为了生活,因此切不可为了忙碌而放弃生活。
所以能早点下班,就争取早点下班。能尽量生活,就去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