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当然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否则我也不会选择去那里写东西了。可是我发现很多朋友希望能在那里找到人生的答案,得到生活的指引,这一点我就不太相信了。
人生真的是太过复杂了。你善良的多一些,就成了软弱,少一些就可能是凶恶。你勇敢的多一些,就成了鲁莽,少一些就可能是怯懦。你话多一些,就会被人嫌弃,少一些就可能被忽略。你觉得家里电视声音调的刚刚好,可是你奶奶觉得这分明是“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你妈呢,又觉得太吵了影响她斗地主。你失恋了找小伙伴诉苦,小A怂恿你去找男朋友算账,小B却要带你洗澡泡吧练瑜伽,还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每天,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取舍、决断。如果我们总是向外去寻找答案,结果往往会令人失望。正所谓“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的经验判断都有其主观性,再怎么努力客观,还是要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别人的意见只适合给我们一定的参考,万不可拿了鸡毛就当令箭。
我又想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很多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个教授走进小学课堂,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问下面的小朋友这是什么。孩子们踊跃举手,答案各异,有的说是月饼,有的说是气球,有的说是碗,总之你不得不惊叹小朋友们的想象力。之后这个教授又去了中学课堂做同样的事,学生们的答案就少的可怜了,大概只能说出这是个圆。待到他又去了大学课堂提问,下面这些年轻人都盯着黑板,想不出一个答案。
我不敢确定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是依我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类似这样的事很多。其实,岂止是学生,我们整个的民族都有这样的特点:我们的思维缺乏开放。
我们看电视总要分出好人坏蛋,我们评价一件事总要有个对错的结论,我们总是认为凡事非黑即白,我们受不了没有标准的在这世上活着。
我记得有一次贾樟柯做访谈节目,他讲了一个故事,我只记得大概是这样:他有一次去国外参加电影节,跟一个外籍导演聊起我们国内的电影市场,几乎随便一部电影票房都能上千万,如果再有几个当红明星加盟,那票房过亿简直是轻而易举。而看看他们国外的电影市场,努力的拍出一部叫好的电影,票房往往没有中国市场的一个零头。贾樟柯说自己当时聊到这,有点轻飘飘的感觉了。可是接下来这个导演的一番话让他陷入了思考,他说,我们一部影片虽然只有几百万的观众,但是我们进到电影院的是几百万个不同的思想和审美。你们虽然有动辄上千万的观众,但是你们的观众其实只有一个。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我们早已提出的口号,也同样昭示着我们向来缺乏这两样东西。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要否定知乎的存在,我只是想给一些朋友提个醒,那里的内容只适合作为参考,凡事还是要自己去思考、行动、决断。如果你还要刨根问底,问我那该如何参考这些内容呢?我想当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题目是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