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 普子 晴
今天是开营日,虽然只有上半天,但下午的整理与学习、晚上的分享与备课,才是真正敲响了战斗的号角。
上午开营,团队的协作不错,没有完整地拉通,大家也能很流利地完成。我很感动的地方,就是在跳营舞的时候。我们拉起孩子,孩子们有胆小、有期待,场面看似混乱,实则活力满满。我们一起融入到快乐的舞蹈中,是与平日里课间操完全不同的。
班级建设我一直很担忧,每年自己都做得很形式化,班级文化氛围不强,成员们归属感弱,规则更是浮于表面。我不知道我如何才能真正抓住核心,让大家在仅有的夏令营时间有一定偏差行为的减少,从而改善行为习惯。
这一次,我明显感到些许的踏实感。用参与式课堂的小组模式,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注重小组集体的自治,给孩子们赋能。我们和孩子们用聊天的形式拓展出公约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感到被倾听、被采纳,最终由我们合理地落地到具有相对宽泛解释权的公约中。
同样惊喜的是,孩子们随意的画作竟然能通过他们的奇思妙想成为全新的故事,大家民意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班级形象。不可低估孩子们的想象力。
藏宝袋做得还不够好,孩子们的自我觉察能力有限,我们也没有足够能力引导使其上升到自我教育的高度。孩子们之间缺少一定的分享与互相监督。
我在工作上还是做得不够好。青色组织最需要的是成员们的自治自觉,特别是内驱力的发掘。我作为一个团队的工作人,在尽可能少的“行政性”命令下如何明确自己的任务并坚决贯彻执行,并转向“我还能做什么”。很多时候,我还是借着非命令而偷懒。
同时,我的逻辑层次还不够清晰。做事情的基本框架不够明确,因而潜在地降低工作效率。尽可能避免企图通过增加工作时间来提升工作效率,而不在工作整体安排上下功夫。
目前,我的确在工作上带有很多压力,这往往挤压在心中影响当下的情绪与判断。比如会影响当下的心情,变得烦躁,想要急切地投入工作;或是对当日产生负面评价,进而否定整体。每天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梳理与清空十分必要。
我太喜欢每日的站会与生长时刻了。大家彼此分享当日的感受,一起探讨交流。生长时刻是填写藏宝袋,写下自己的不足、期待以及希望队友如何协助。大家有打破自己思维固化与局限的探索;也有为努力提升与孩子相处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的;也有来磨练师范技能;更有来试误探寻人生方向的。针对自己的不足,大家都很真诚,也渴望大家的帮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妹想要探寻美好社会的过程,而非美好社会的想象。
我还是在自己的协作式领导力上下功夫,多融入多感受。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贵在坚持。学妹也告诉我们,成大事者必须拘小节。一个有归属感的小浮萍,也需要更加放低自己。
面对比较生疏的后辈们,少一些预设与经验的分享,多一点有建设性的引领,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给予大量的鼓励。面对孩子们,尽可能关注到全体孩子,一起enjoy。
挖完泥巴备好课,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