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挥别了此前市场暴涨阶段心思浮动的状态,重新回到沉浸地工作和生活中。承担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自己能力边界的事,确实能给我带来很多系统化的改变。
最近,我所做的改变有:
一是,早睡。还是之前说的,陪妹妹睡下后,我就不再起来工作。基本上,晚上十点半到凌晨五点左右,我会有相对完整的睡眠。
二是,早起。伴随着早睡而来的,是早起。但现在早起还有点艰难,这是因为有时候妹妹清晨时会有点易醒,有时候,是她想上厕所,需要陪她起身上厕所;还有的时候,是她会有些粘人,会发现我不再。因此,即便有时候我五点多就醒来,但真正起身出房间也是六点多的事了。
三是,主动创造适合自己工作的时间段。比如,每个周末,妹妹睡下后,我大概两点多就会起床开始处理工作,有时候去小区图书馆,有时候去家附近的星巴克。长长短短的,总能有一个多小时、长时甚至能到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如果每天能有两、三个小时很专注的工作时间,这对我来说,就非常完美了。
比如说,这周六,我在社区图书馆工作时间是1小时,也完成了一项工作的75%,开了很多的头。再到周日的话,我早晨6点50分开始工作到7点30分,就把这项工作剩下的25%圆满收尾了。而如果我周六在工作上没有丝毫推进的话,我在周日则会心思重重(就快要切换到拖延症模式了)。现在呢,我在游泳馆。这个周日,除却大清早的工作外,中午2:10我出房间开始工作,2:10-2:25写下了周更的前四段。然后,我和队友陪哥哥出发来游泳,哥哥下水后,我俩也抓住这难得的时间,在游泳馆社区里边走边聊了会。现在,我回到游泳馆的家长休息室,继续开始写周更。当行动开始有连贯性后,人就会有信心。就像此时此刻,我相信,我在10分钟内(15:30-15:55)会写完本周的周更。剩下的40分钟,我还会开启对笔记进行梳理的工作。
四是,有计划的日程,确实能做更多的事。我们昨天(周六)就计划周日要爬山,于是周日早早全家出动,9:00-11:50完成了爬山任务。因为中午算是早回到家(更多时候,周末中午我们12:30才回到家),因此我们13:00就上床午休,大家获得了更充沛的午间休息。一会儿,我和队友也计划好了。等哥哥游泳结束后,我先带他去剪头发,然后一家人一起去骑车,或许骑车结束后我还能再找个地方加班一会、再回家吃晚饭。
而相比一年前,我的周末更多是在放松中度过的。所以,现在好好过周末的主线(学习、陪娃、运动和休息)都没丢的同时,还能“无痛”(没有心底对工作压力)专注地完成4-6小时的工作。我觉得,这对现阶段的我,是非常棒了。这样的周末,让我有期待。一方面,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精深专注;另一方面,也能够全方位去拓展家人的边界、舒展家庭的状态。就比如,我现在也在研究在每个节气或者季节,应该怎样生活或做哪些生活方式(饮食)上的调整,能够帮助我们稳定在更好的状态。同时,我也在自己的运动里,增加无氧运动,同时有心力关注自己的体重和饮食。
你看,新的改变还在发生,而未来会更好。我对自己选择做的事情有信心,对长期主义有信心。
所以,说回来,目标就是让我和家人都能处在好状态里,全力的、多方面地发展自己,自我实现。这是作为“我”的主体性,和作为一个职场人、一位妻子和母亲的主动性的实现。真好!
(看了一眼时钟,15:54,我如愿写完本期周更,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