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第四天:教书二十年,我教给了学生什么?
博闻8班的女孩子们,在脑海里搜索一遍,却暂时什么也没想起来。是我忽略了她们还是女孩子在我的回忆中,都是乖巧且懂事呢。
大雨滂沱,深圳最近的天气是“湿哒哒”的节奏。一整天,湿哒哒、淅沥沥,哗啦啦,半夜或凌晨,噼里啪啦,大雨连绵,每天走出阳台,都是在赏雨的节奏。
刚考上大学的一涵同学,很是勤快,前些天告诉我,趁着暑假空档时间,接了一项英语补习,给一位即将上初二的学生补习。借着这件有意义的活动,我和一涵同学开启了如下谈话:“ 老师,这个小男孩初一升初二,初一期末英语80分左右,该怎么给他补习呢?”
我:“一涵,老师分享教书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吧。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词汇、阅读、语法,要一起配合行动,中间穿插读写。”
一涵:“80分的同学通常是什么学习障碍呢?”
我:“80分的学生,基本上阅读和语法比较困难,14天,你先跟他沟通好,争取把初二上的语法讲解一遍。每天都要养成打卡单词的习惯,刷阅读题,两天写作一次,每次80词左右。指导作文的时候,要减少语法错误。”
一涵接着问:“现在同学们用的是什么版本的教材呢?”
我告诉他:“沪教牛津版。”
聊到这里,感觉一涵同学真长大了,有一种快要成为大人和大人之间沟通的感觉。身为老师,很是欣慰。有了助人为乐的思想,本身就是印证自己价值的过程。不管过程如何,努力去帮助学生英语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教书20年,我和一涵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聊天,反而让我对教学有了敬畏之心。在万物互联,万物皆可AI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高效。借着聊天,我也和曾经的学生探讨英语教学的方法,颇为有趣。
其中有两处,也是给我的启发。
比如:要不要复习旧知识?我给一涵同学的建议是:时间紧迫,结合学习特点,一开始最好要吸引外语学习者的兴趣。本来在初一的时候学习不太愉快,一上来复习旧知识,怕是心情都要不好了。但是知识是环环相扣的,要是影响理解,可以适度回顾,但不可用力过猛。
在教博闻8班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英语好的孩子,逐渐从女生过度到了男生。连英语课代表都成了男生居多。难道是我的“刻板印象”吗?在我的概念里,一直以为女生的语言天赋在初中阶段开启早些。今天写作的时候,努力在脑海中回忆给我印象深刻的8班女孩,却发现,一直想不起来。仿佛淘气捣蛋的是几个男生,这几个男孩成了班级里主要角色,却也为班级生活增添丰富趣味。
想想8班女孩们的成长,在我观察中,确实女孩们容易偏向沉默。回想过去的自己,也是如此,大抵中国文化对女孩的形象更趋向于“温婉”二字。我时常观察学生,依然觉得每次观察是不同的。文质老师,这四大习惯,藏着改变命运的密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到底哪些“习惯”最重要。父母努力的方向就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能够不断自我提升生命素养的习惯,最终培养出能够自我发展、自我掌控命运和自我规划自己人生的优良品质。
在学生的身上,我很喜欢与他们对话,关于生活的各种细节,关于选择等等。我很想看看十多岁的孩子大脑里有没有选择与驾驭自己人生的想法与能力。常常提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可通常,教着教着,习惯性地替孩子做主了。
以一涵,森森、子墨为例,他们身上呈现出来的学习力、管理力与沟通力都是十分喜人的。符合生命化教育常提的好孩子特征:“眼中有光、牙齿洁白、皮肤黝黑、浑身有劲。”
在他们身上,我能看见优秀家庭教育留下的痕迹。渐渐的,当我阅读到文质老师关于习惯培养的观点,有四大习惯影响人的一生:1. 自身事务的劳动习惯,以自身劳动为己任,应该从服务好自己开始;2. 社会生活的安全习惯,特别是“三动”:运动、劳动、人际互动;3. 学业成长的进取习惯;4. 面对挫败的改革习惯。
今天的思考大抵到这里。想了很久,我决定明天的故事从“秋愉、心言、小萌”几个女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