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建立对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学习对自我的重要性和价值感,孩子就会很少使用自我妨碍。——《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陈晓
一起生活的一家人里常常藏了“别人”,你看看人家天天跟你一起上下学,成绩考的多好、看看你李叔叔家的哥哥学习多棒...
这些督促孩子的话,极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而发生自我妨碍。
如果我努力学习了,还是考的不好怎么办?那我干脆不学习,玩游戏,这样考砸了也不能证明我笨。
这就是典型的行动式自我障碍了。如何改善这样的状况呢?
帮助孩子建立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学习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性,而不是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在比较时,孩子的实际自我和应该自我会因目标过于遥远而失去动力,进而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一定要比较,可以在与孩子关系较好的,成绩相差不大的同学中进行,可以帮助孩子更有动力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