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学习高级cp家庭篇,课程过程愉悦,给我很多收获,老师分享了几种沟通模式,依赖型,指责型,超理智型,作为超理智型的代表,喜欢讲道理争对错,只有理论,情感察觉能力弱,人际距离远,像冰箱一样的感觉,回看自己过去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确实如此,很多人都给过回应说我喜欢讲道理,但是对方一直没怎么收,即便道理是对的又如何呢?情绪不对,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超理智型的人太在乎对错,而容易忽视对方的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直男型。再引申一点 就是不能提供情绪价值,给对方情绪上的波动,所以这样的生活会比较平淡,在情感关系中会比较无趣的,在工作中就是类似我现在的公司,感情比较单薄了,私交不多,大家都是公事公办下班回家,然后公司搞个活动什么的,大家也不会积极响应一下。在家庭生活中也只会说事情不会表达感受,我们家就是这样的我们从来只是说事从来不会谈感受,不会表达谢谢我爱你,即便有感情也是藏在心里,可能这是传统的中国家庭的普遍情况吧,提升表达感受的能力是我很重要的一门课程。
老师分享了一个沟通罗盘,欣赏他人需要照单全收,而在关系中很少做到,我们还是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包括家里人,所以就会产生很多指责和抱怨,我一直是一个标准很多的人,对于本来是中性的事情贴上了对错的标签,接受就代表着全盘接受。全然接纳一个人很多时候还是蛮难的,我在很多已婚的人身上看到,女人往往会因为提供了情绪价值或者其他原因而接受婚姻,但是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个人,还是抱着很高的期望,最终也是失望。就像朋友圈有一个人经常发朋友圈在指责自己的孩子懒,胖,找理由借口,其实我想说的是当你在否定自己家孩子的是时候,其实也是在说自己,你还是胖的不成样子只是我们不想说穿而已,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自己的教养决定了孩子的素质,所以希望在批评过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是再给自己照镜子。照单全收也表现在对于自我的接纳下,对于你身边的人你的原生家庭是不是照单全收呢?你是否想把家里人改造成你想要的那样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越是想控制最终的结果越是糟糕,除非自己觉醒,在工作中也一样的啊,老板想控制员工的时候,公司氛围就会很糟糕,而当你在抱怨自己公司的时候何尝不是在说自己呢?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啊,从负责的角度来讲,公司这个局面 跟你有关系吗?你为这个环境做过什么?你竭尽全力了吗?突然有种感受回到了自己开组会的时候,当时教练给自己的回应,是的,今天公司面临这样的局面,我做了什么?我还能做什么呢?也许我改变不了全局但是我呢个改善局面,至少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还有一个点是沟通中要做到实话实说,需要说出自己得感受,需求和标准,这三个是有层次的,我的感受是什么,你大需求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呢?第三个点是对于第二个的延伸,很多时候我们又没有说清楚让别人去猜,这个是太明显了,尤其是在谈恋爱的时候女方喜欢让男方去猜,男方其实这方面能力比较弱的比较多,又指责别人不懂自己,每一个指责后面都有一个需求,我们该表达出的是需求而不是指责,同时我们能否从别人的指责中发现对方需求呢?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我的期望是什么对你是一种什么感受,我希望你做什么做到什么样子,但是也有些领导喜欢玩套路让你去猜你猜得对就厉害,工作讲究简单高效,花太多的时间在内耗上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说真心话,或者说我们接受不了真心话,上次我跟胥华说到我喜欢的女孩子的时候,说到我喜欢大眼睛双眼皮的女孩子的时候,然后别人就觉得你是异性天开,可是当我告诉虚假的需求,别人给你介绍的就是随便一个人,最终浪费的是大家的时间呢。坦诚的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呢!包括介绍对象的时候,很多时候藏着掖着不说需求,然后介绍了不成 别人就会说你很挑剔,其实把真实的需求说出来行就行不行iu拉到面的浪费时间这才是真正沟通需要达到的目标呢!
放手成长:在讲到亲子关系时,一句诗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不是我们自己的,是渴望自由的生命借助父母的身体来到世界,所以孩子虽然在父母身边,却不属于自己,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属于父母,所以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其实婚姻家庭和亲子关系中何尝不都是这种平等关系失衡呢!亲子之间能不能成为朋友,战友和密友,如果夫妻或者父母能够抱着这样的心态,家庭也会和谐很多。我们发现很多六七十年代的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很疏远,但是八零九零的方面就是能够跟孩子打成一片,一方面是物质宽裕了,怕孩子损坏了东西心疼但是在孩子的心中自己不如东西重要,但是现在不一样东西使劲的弄,当然父母未必会意识到这是让孩子去感知世界,但是骨子里面的一种民主思想是在 的,没有觉得要控制孩子,这样环境出来 的孩子会比较自信哪。昨天参加棒球赛有一对一家三口参加,那个12岁的孩子就充分展示了这代人的天性,好表现,自由,直接,对爸爸的否认等等,我们说父母对于孩子要放手,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相信父母,父母不是全才也要给予尊重和理解,这样关系才能和谐。放手也在于让别人承受他该承受的,很多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无止境的去给予孩子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孩子心理就没有担当性,就不想负责,网上说的年轻的夫妻还自己都是让爷爷奶奶养,当奶奶指责一下的时候,年轻的父亲直接把一岁的孩子从楼下给扔下去了,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有人说说话不该指责别人,可是谁不被指责过呢?被指责了就能把孩子扔下去吗 ?父母难道说的不是事实吗 ?这里面固然有教育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但是任何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生了孩子就要自己养,一直靠依赖父母迟早有一点是靠不住的。每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自己做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同时他也通过自己负责任来接受成长,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剥夺了孩子成长的体验,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好,未必是最好的安排。很多人快四五十岁的时候才离婚,其他的人都搞不懂,但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就是i 没有按照自己的选择来走,所以到快老的时候孩子也大了就豁出去想真正做一次自己,就完全不要过去的婚姻,当然这样做的风险和代价是比较大的,但是原因呢还是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是遵循了社会的压力,没有真正的做到放手成长。
内容很多,就是从个人的理智的性格,表达感情,从关系中的照单全收和放手成长这几个维度来讲,越来越觉得社会的本质就是关系,管理也是如此,真正把自己跟自己的关系,自己跟别人 关系处理的游刃有余了,才能真正 的释放自己,活出生命中的那份力量和精彩,加油,每一天都是精彩感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