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需要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谁也替代不了。同样每一个孩子的人生之路也需要自己走完,今后同样也没有人可以依靠与替代。
一次某学校在“学雷锋日”,特意组织了小学生们外出,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劳动中亲身体验志愿服务的意义。几十名小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捡拾垃圾。小学生们一手拿方便袋,一手拿夹垃圾的长“筷子”,捡拾着草坪上的各类垃圾,童稚的小脸上充满了雀跃与兴奋。
然而,在孩子们的队伍后面,不少成年人紧随其后,手里拎着一袋子的食物和矿泉水。这些人便是队伍中部分小学生的家长,由于是礼拜天不上班,特意来陪孩子。
小学生们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队伍里的一位小学生回头喊了一声“爸爸,我渴了”,后面的一位男子便立刻走上前去,顺手送上一瓶饮料。
家长们是“专程”来照顾孩子的,只要听到队伍里孩子的要求,后面的家长就会赶快迎上去。
家长很满足于对孩子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觉得自己送孩子来植物园学雷锋,反正自己也休假,能够顺便照顾一下孩子。
“即使有老师跟着,可我觉得还是不放心。现在孩子娇贵着呢,不跟着照顾一下哪行啊?”一位家长表示,而且在照顾的同时有些家长还会帮孩子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像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很多家庭都会上演这样的剧本,很多家长说,孩子小需要一些关心与帮助,帮忙或许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其实在我看来,家长需要学习如何放手,该放手时就放手,代劳过多,越位过多,对孩子的成长无益。
过于宠爱孩子,凡事都为孩子考虑,会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霸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分依赖别人的习惯,其实并无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