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看似是“舌尖上的小事”,实则是严重侵蚀党风政风、破坏政治生态的“大问题”,不仅侵蚀干部队伍形象,更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者既是作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问题,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推进整改,才能让清风正气真正浸润基层土壤。
拧紧思想“总开关”,让纪律意识扎根基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部分党员干部出现违规吃喝问题,根源在于思想防线松动。我们要加强思想教育,常态化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定期开展廉政学习、警示教育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的严重危害。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自觉摒弃 “吃点喝点不算啥”的错误观念,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违规吃喝的堤坝,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织密监督“防护网”,让隐形变异无处遁形
在基层,违规吃喝现象时有 “变种” 出现。有的以 “工作交流” 为由,在隐蔽场所违规聚餐;有的向下属单位转嫁吃喝费用。违规吃喝穿上“隐身衣”,监督就要练就“火眼金睛”。要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对于发现的违规吃喝线索,要迅速查处,绝不姑息。只有让制度长出 “牙齿”,才能有效遏制违规吃喝现象的发生,为作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构建长效“防火墙”,让作风建设永不止步
纠治违规吃喝顽疾,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制度,明确接待标准、范围和流程,制定《公务接待负面清单》,明确“八个严禁”红线,将接待标准、陪同人数、餐费上限等细节量化上墙。杜绝超标准接待、虚假接待等问题。加强财务监管,报销环节增设“双审核”机制,由经办人、分管领导、财务人员三方签字,严格审查每一笔吃喝费用的报销凭证,让违规吃喝无处遁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基层干部能理直气壮拒绝违规吃请,当“清茶一杯”成为工作常态,我们就离“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更近一步。唯有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才能让新风正气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筑牢作风堤坝。